第752章由打架引起的(1 / 3)

九十年代中期,东三省至少辽东省还是有挽回机会的,只要下决心做好改制和产业升级,这是孙祖杰这一次考察得到的最大的收穫。

孙祖杰之所以如此肯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辽东企业的实力,他们并不弱,一点都不如弱,很多企业就算已经开始衰败,也有相当的实力。

辽东有为数众多的军工企业,规模都很大,现在儘管困难,但是随着华国加大对军工的投入,他们将会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机会。

这些军工企业未来的发展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他们跟上了,并没有崩溃,这也是因为军工的特殊性。

他们不需要考虑市场,不需要考虑利润,只要能要求的高端产品就行,这样他们计划经济形成的经济特点就可以发挥出来。

但是辽东的民用工业就不行了,此时辽东同样拥有华国一流的装备制造业,虽然这些企业此时的技术和人才积累一点都不差,但是这一套体系是按照苏俄模式建立起来,傻大黑粗,直面市场竞争难度非常大,不仅仅硬体要改,软体也要改。

设备可以更新换代,人的思想就不行了,扭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模式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而就在他们跌跌撞撞摸索时,不知不觉间华国的高速发展期已经错过了。

这一错过打击太大了,在新世纪头十年,华国无数低端的制造业企业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并且利用赚取的利润进行了快速的产业升级,技术上赶上并且超过了东北企业。

他们很快凭藉着娴熟的市场功底佔据了东北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这也造成了历史上第二个十年东北企业又一波的大规模亏损。

当然东北企业之所以停滞,之所以衰败,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他们的改制只是流于表面。虽然职工下岗了不少,造成了很多悲剧,但是最关键的企业经营风格并没有多少改变。

到了新世纪,南方企业改制转型之后,能够轻装上阵,迅速融入市场;而他们则恰恰相反,吃起了回头草,鞍钢最后竟然有了上百万,好不容易赶上了经济大发展的时机赚到的那点钱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又一次没有了。

除此之外东北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养老负担,又没办法因为农民进城买房,获得土地财政高额的红利,反而因为人口老龄化,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一反一复间,东北地方政府的财力就出现了严重不足。

另外也有东北的制造业企业偏科的问题,集中在周期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其他产业都已经衰退,因此抵抗风险的能力十分糟糕。

而一个大型的制造业企业,往往会围绕它配套有几百家甚至几千家中小企业。大企业不行了,配套的中小企业当然也扛不住,自然会跟着出问题,也就形成了大规模坍塌。

当然还有基层官场的问题,还有因为下岗造成的社会治安问题,还有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国际形势问题,等等。

孙祖杰再一次确定东北大规模改制不能仅仅只从企业下手,必须要把整个社会的氛围扭转过来,一些骨子里面的东西必须改掉。

同时需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产业升级,用新兴的电子工业改造传统重工业,所以推动东北高新产业的发展同样是东北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除了制造业以外,东北还必须在第三产业下功夫,让更多的剩余人口从事第三产业。东北人喜欢足球,喜欢娱乐,完全可以形成相关的产业,这一块能做的事情不少。

对于前者,他也只能给中枢出出主意,中枢没有决策前,他不方便吹风;而后者,则是这一次他和董梁交谈的要点,这也是孙祖杰的老本行,虽然高新小组变成了科教小组,但核心的东西冰没有改变。

要发展高新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自主行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