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宽捧着木盒中的‘传国玉玺’递给弘治帝,弘治帝瞧了几眼教到朱寿手里。朱寿放在手里把玩,用宽大的衣袖遮掩,替换成系统商店购买的传国玉玺。
“太子爷,从何处开始传阅?”陈宽凑上前轻声问。
英国公和刘健各自跨出一步,两人站在大殿中央用眼神交锋。文武百官紧张地盯着朱寿,无数人的心提在嗓子口。
朱寿眼珠子一转“搬张桌子放中央,玉玺放上面,想要看的人自个儿上前。”凡事有能者居之,适当的竞争是好事。
陈宽依令行事。
英国公和刘健在相互谦让中,一起打量红布上的玉玺。虽然武将们看不懂,也不甘示弱的挤上前装模作样地欣赏。气势上不能被文官压下。文官们相互凑在一起讨论,武官厚着脸皮凑上去。
朱寿闭上眼睛,盘算如何从刺杀事件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启禀陛下、殿下,臣认为传国玉玺是真的。”杨廷和第一个表态。
有不少的人支持杨廷和的看法,朱寿只是点点头,不喜也不悲。有人说玉玺是假的才让人奇怪。
“臣有不同意见!”礼部尚书傅瀚反对。
朱寿惊得坐直身体,马上有内侍取来靠枕。
傅瀚言之灼灼“秦玺以来历代得丧存毁,真赝之迹具载史籍。今所进玺,其篆刻之文,与篆文不同。其螭钮又与史传等书所记文盘五龙螭缺一角。臣疑后世模仿秦玺而刻之。”
朱寿似笑非笑瞅着傅瀚。
没想到附和的人挺多,朝堂各部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是假的。
双方人马开启口舌之真,英国公等人用眼神询问朱寿帮哪队,朱寿摇摇头。
“胡大人,把今日朝堂每人所言一字不差的登在《大明皇家日报》。辛苦工匠,把传国玉玺的印敲在报纸上。这次的报纸售价1纹银。”朱寿对胡献下令。
胡献拱手得令。有内侍把速记书写本交给胡献。
朝堂为之一静。太子是有备而来。
朱寿扭头对弘治帝说“父皇,朝代交替难免会有宫中之物流落民间。民间说不定留有传国玉玺的印章。是真是假,让天下人一起瞧瞧。”
“今日起太子监国,一切由照儿做主。”如今军权在握,弘治帝不担心有人用传国玉玺做文章。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浮云。
朱寿拱拱手,弘治帝一手抱着福泰公主、一手牵着张皇后离开。
弘治帝的反应让不少朝臣无语。
“传国玉玺交给东厂看管,在左顺门摆放一年。任何官员都可上前一观。好了,现在开始商议国家大事。”朱寿语气平淡地说。
文武官员回归朝班,恭敬地听朱寿发号施令。
“最重要的是救灾,三地救灾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连天子脚下的百姓受灾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可以推测出偏远地区百姓的无助。”
朱寿把话筒的声音调到最高,整个皇城都能听到太子的呵斥之声。
“前有好几朝的救荒政令,你们为何不执行?军器泛滥的问题如此,兵部武库清吏司都在做什么!还有户部,京师按照黄册颁发的身份证,为何刺客在黄册上有记载?”
“都说阎王好过小鬼难。本宫要着手整治官衙中不入流的吏目。限吏部在一日之内把京师所有的吏目名录交给本宫,本宫令把他们编入吏目名录。不在名录中的人,今后不得接触官衙事务。”
吏部尚书马文升中气十足地道“一日的期限太紧张,请殿下宽限几日。”
朱寿冷笑“在场的诸位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是人中之杰。做点小事都比不上不是男人的内侍?若是吏部无法按时交付,本宫就调用超市登记抵用券的名册。吏部的文书识相点让贤!”
马文升脸皮抽动,无奈败退。吏目没有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