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铭于心的震撼。
从来天浪都只想着需要哪一位悍将为皇朝力挽狂澜,兴灭继绝。
甚至还对召唤秦良玉心存一丝愧疚,毕竟女军神已偌大的年纪了。
却是忘了‘廉颇老矣’的典故,也竟没有试着去理解廉颇为什么宁愿把自己撑死,也要在朝中的来人面前表现自己仍然当打,证明自己还行。
就像天启帝为秦良玉下的一道诏书中说的那样命文武大臣必须对秦良玉以礼相待,不得有任何猜忌。
天启皇帝为什么下这道诏书?
那是秦良玉和他都发现了他们君臣之间,存在着信任缺失的问题。
恐怕出了朱由校以外,从万历、泰昌到崇祯,朝廷一直没有给女军神太大的信任,否则松锦决战的督师便不会是爱惜羽毛的洪承畴了,不是么?
赵王又为什么派人去观察廉颇呢?
同样也是君臣之间的信任问题。
甚至心机深沉一些的后来者,会以为廉颇在来使面前拼命吃饭,是在飙演技呢。
拼命吃是在表明自己强烈的出战意愿,而这种方式让人看着又很笨拙,还不讨喜。
明显暴露出自己年龄的不堪重任,这不是廉颇笨,而是廉颇的心机太深。
可能这个思路很绕,但这种认为廉颇既然不想打仗,又伪装请战的臆测显然是靠不住的。
毕竟这样想的人并没有从一名一生功勋卓着的名将的思维来考虑事情。
“万岁没去过京师吧?”马万年突然问起这个。
天浪刚想点头,却又很快摇头。
“万岁没去过京师,臣也没去过,不过祖母大人去过京师,天启、崇祯两朝,她还戍卫了山海关和京师数年。
每每念及往事,老人家总会说,她这辈子没给大明留下什么,却是给大明的皇城留下了十几条叫做棉花胡同的地名。”
马万年说的这事儿,天浪还真知道,他还记得在后世,有一个人曾走过京城宣武门一代的四川营驻地,听闻秦良玉当年戍卫京师的驭军严明和秋毫无犯的种种事迹。
那人抬头望向驻地的大门,大门上刻有“蜀界女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个大字。
一时间颇多感慨,信手便留下了一首诗篇
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钲声杂纺声。
这诗的最后一句是源自宣武门附近百姓的流传,说秦良玉和石柱军拔营离去后,夜晚总会听到棉花胡同里有纺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