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再次向战争偏移,上京道僵持的局面也必然会跟着发生变化。
大同帝国已经在做南征赵宋的准备,力量开始向南转移了,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宜再轻易做出调整。
如此一来,大同对金军行动的干涉能力将会大减,倒是让完颜宗翰歪打正着抓住了难得的机会。
不过,徐泽也没想把金国始终死死捆绑。
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既然客观存在,大同帝国就不该人为压制,还要尽量“公正公平”地对待争斗各方。
嗯,就如同对待高丽和日本一样“公正公平”。
而且,别看完颜宗翰当前占着上风,压得完颜吴乞买只能打落牙和血吞,但前者最终却未必能玩得过后者。
以吴乞买的老谋深算,绝不会做毫无把握的事,若是真的政斗失败扛不住时,其人自会知道该向谁寻求保护。
大同要做的,只是在吴乞买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支援,帮助其人推进金国的集权化(汉化)改革就够了。
徐泽已经把话说明,王四便不再纠结此事。
放下金国的“奇闻”,其人将注意力放在了赵宋的“怪谈”上。
因河东路归来人之事,同宋两国再次爆发军事冲突,面对同军可能大举南下直接灭掉赵宋的巨大危机,教主道君皇帝匆忙派出太傅楚国公王黼出使大同乞和。
彼时,形势异常危急,赵宋有国灭之虞,赵佶什么都顾不上,只要徐泽能够退兵息怒,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给王黼开出的条件很宽泛。
最终,在王太傅的努力下,同宋双方再次议和,大同正乾皇帝同意息兵,代价则包含赵宋朝廷割让河东和河北两路剩余州府。
如此一来,大同帝国的边境就抵近了赵宋的国都。
日后,两国一旦再次爆发冲突,首当其冲的便是东京开封府。
这种形势下,开封府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做国都了。
即便形势如此,赵宋朝堂仍然经过了数轮交锋,臣子们才同意了教主道君皇帝的迁都南阳府的提议。
而待朝廷迁都之后,开封府原本地方行政体系肯定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必然要设立新的官府机构。
赵佶的提议是设置留守司以统管京畿路军民继续抗同,没想到此提议却遭遭到了部分臣子的反对。
要了解这事的蹊跷处,就得简单捋一捋赵宋如今的局面。
赵宋王朝虽然在军事上被大同帝国压着打,但论两国疆域,前者仍然要比后者更加辽阔,人口也更多,并且还保留着“皇朝”的一切仪制。
严格意义上讲,赵宋朝廷准备“迁都”南阳府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意味着其国就此放弃了东京开封府。
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即便为了维持华夏正朔地位,赵宋在舆论上也绝不能公开放弃已经掌握在大同手中的两河和燕云之地,更勿论其立国一百六十余年都没有更改的国都开封府了。
就算迁都之后,在赵宋的舆论宣传口,事实上的都城南阳府也仍是陪都,东京的地位并没有下降,还是法理上的国都。
但教主道君皇帝提议设置的留守司乃是原本设置于陪都的官署,既然东京正式国都的地位未变,就不该设置陪都才有的留守司。
表面看,上此表的臣子就是玩文字游戏瞎扯淡。
开封府要不了多久就要失去事实上的国都地位了,再为了设置留守司而扯皮有什么意义,朝廷不在开封府设留守司,就不能设守留司么?
其实,真不是,这些人还煞有介事地列举一系列的理由。
诸如朝廷在东京统御全国力量都无法御敌,靠一个留守司有什么用?
东京离敌境这么近,在此设留守司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惹恼大同,一旦战起,百万生民恐遭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