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不可能真的认命。大规模反抗海宋的统治,是迟早的事。
“陈淑桢大军去了恒北,北天竺也不用担心了。我们就暂时把重点聚焦南洋。准备出动南洋水师,再加几万陆师,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进攻后世马来。一路进攻吕宋(菲律宾)!”李洛拳头一握,“南洋,要成为大唐内海!”
崔秀宁道“使者还是要派。能不大打,就不要大打,海宋的实力不宜损失太大,不然就镇压不了土著了。”
为何不直接灭掉海宋?
因为南洋群岛太大,土著太多。要是灭了海宋,大唐就要独自控制偌大的南洋群岛,要长期在海外保持重兵,不是好事。保留海宋,就是保留汉化力量。
夫妻两人讨论了一个下午,就决定了海宋和南洋群岛的命运。
这才是真正的权倾天下!
很快,一道密旨就发到军师阁和兵部。
特务们的注意力,也转向了海宋和南洋群岛。
…………
第二日,关汉卿进宫谢恩,陛辞时献上一篇《白云楼赋》,说是济南士子张养浩所写,请陛下御览。
这就是举荐了。
唐主听说是张养浩,顿时来了兴趣。他看了《白云楼赋》,称赞不已,遂传旨召见张养浩。
翌日,张养浩便被任命为正七品御前奉事,成为又一个皇帝秘书,骤为新贵,平步青云。
唐廷虽然以科举取士,可建国日短,科举官员还比较稚嫩,所以荐举制仍然存在。当然,有直接荐举权的必须是三品以上,而且被荐举者必须要由皇帝或宰相过目“面试”,合格者才能授官。直接向天子推荐的人,往往起步就是七品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大唐草创未久,人才储备仍然不足,官职空缺不少。而且很多早已成名的老牌士子,不愿意和后辈一起参加科举开始争抢基层官位。
李洛这才暂时用科举制结合荐举制来网罗人才。
如今大唐中央到地方,需要的官员很多。可洛宁体系培养的新官员数量不足,不敷使用。
同时因为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义务教育的进度。虽说建国几年来文盲率降低很快,可识字率仍然不到一成,其中能达到做官水平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天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此时还是旧体系培养的旧文人,要是不用他们,大唐王朝就难以运转了。总不能用军警宪特治国,搞军政府吧?
当然,要是谁举荐不合格的人,不但不会被录用,还会在皇帝面前失分。于是重臣们举荐人才都很谨慎,唯恐连累自己。
张养浩被授为御前奉事,大感意外,却不知道他能这么轻易得到这个前途无量的清贵之职,完全就是靠他自己的后世名声。
属于简在帝心。
…………
十一月中旬,恒北的消息一个个传回来。
陈淑桢的大军到恒北时,也先帖木儿的大军就已经提前退兵了。
元军折损七八万人,却没能突破关河防线一步,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回阿姆行省。
而恒北都护府,梁国,理国境内的教民造反,也被彻底镇压。跳出来的反抗分子,几乎都被剿杀。
恒北都护府彻底站稳了脚跟。
十月下旬,陈淑桢率四万唐军渡过恒河,支援梁国和理国,抵抗再次南下的中南天竺联军。
天竺联军三十万,和华夏联军十五万,在那格浦尔决战。
由于凶悍的唐军的参战,天竺联军大败,死伤十几万,一溃千里。华夏联军追杀数日,天竺联军仅剩数万人逃过温迪亚山脉,就连最强国雅达瓦国的国王,也被唐军斩杀。
由于那格浦尔被梁国改为格浦郡,所以这场大战史称“格浦之战”。
格浦之战影响很大。格浦之战后,梁国和理国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