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连忙拉了元老太太,不满的开口“妈,你别张口就是地主的,那个词儿不好。别叫人听到了。”
元老太太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强撑着也要贬低两句未来孙媳妇。便插着腰说“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要你来告诉我一二三?歪脑筋多的很。我还没说让她进门哩。”家里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还要给一个傻子娶媳妇!
王孟兰气的嘴唇抖了两下,提防着让姚晓渔听到心里不舒服。她扶着老太太让妯娌搀扶回去。自己则是等着人过来。她已经提醒过元槐,指点他走哪条路去知青点接人。
这会儿人都在门口嗑瓜子。有嘴碎的女人就在角落里嘀嘀咕咕“这傻子晓得过来接媳妇不。我看不成吧。”
“谁说那元家老四傻?昨天我还看到他在水库旁边打猪草。看着好像比以前还强些。”
有人磕着瓜子说道。说起来这个年代,经济和物质水平都很差,有好几个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发育迟缓,四五岁都脑子不怎么灵光。
就拿姚晓渔见闻来说,她见过几个不太正常的人。碰到这样的情况,她都是躲的远远地。像是元槐这样的。其实脑子没问题。但是村里人就喜欢取笑他两句。仿佛这样就能在言语上压他一头。
听说元家祖上还是土匪出身,到这一代,除了元宝磨身上有点凶悍之气,其他几个孩子都不怎么“厉害”。
说着那些媳妇老婆子都乐得说些闺房内的事情。惹得一阵笑声传进门里。几个躲在屋子里的女知青听的脸色发红。又有妇女说“怎么着还是个有文化的知青。就是名声听起来不太好。”这话得了好几个人的附和。说人揭短,很多嘴碎的妇女就喜欢说这些。
大队长跟高红梅都过来了。村里有喜事的要过来送点份子钱。有的是鸡蛋,有的是两分钱。着钱还得以后还人情。因此除非是成分特别不好。不然家家户户的人情往来那是少不了的。
姚晓渔被人从知青点带出门的时候都不知道村里有这么多人。她认不得多少。一张张面孔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模糊的幕布。在她背后和唢呐的声音形成了奇异的热闹感。让人忍不住的头昏脑胀。
待到最后,她的呼吸都憋住了。人全拥在一起。说着一些好话。又有人上来摸她的头顶。说沾沾喜气的之类。有的都是小孩。流着鼻涕站在土坡上看着她。像一个个竖起来的萝卜。人群尽头忽然又松开了。元槐踩着自行车。叮叮当当的滑进了院子。
他险些没叫一帮看热闹的闲汉给扯住。叫姚晓渔看到了。只觉得他今天有不一样。元槐穿的整整齐齐,好像从没这么光鲜过。想来是他妈新做的一件长卦。群青色。两摆都垂在手臂两侧。脚下穿着黑色的布鞋。他两只眼睛盯着自行车,像是小孩子看到新奇的事物看了半天。
她就跟着坐在后面。余光看到王孟兰松口气。还未来得及说什么。就感觉脚下晃了晃。车子像是又滑出了院子。
两边的柏树被甩在了后面。元槐看着两处往后飞快后退的南洋杉和吊瓜树。
姚晓渔松了口气。想哄他说“元槐,你晓得怎么走吗,别走错了?”村里的水田和茶园都由于地势的原因,高高低低分割得支离破碎。山路也不好走。
元槐不理她,骑了好一阵子,突然扭过头,表情冷了下来,不高兴的说“坐好了,再乱晃小心掉下去。”
呦呵,好大口气!
姚晓渔不信他走路都难成那样,骑自行车还能健步如飞起来?她低下头,看到两条修长的腿正毫不费力的上下踩着踏板,丝毫不费力。她又有点蒙圈。两只手抓在车座后面的铁丝。几乎勒紧了肉。颤颤巍巍往外面晃,晃得她一颗心跳的厉害”慢点啊啊啊”
山路磕磕绊绊,时不时的颠簸。她感觉自己要是揣着一篮子鸡蛋。这会儿已经颠碎了。她两侧的碎发都上下翻飞,时不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