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回答让李世民略微的沉思了一下,近几天,他一直在考虑突利是否可信。眼下大唐也正需要这样一个人为内应,一是能一些情报,二来可以作为平定草原后这个代理人。
李世民戎马多年,性格多疑,他从不相信天下会掉馅饼,当然这种谨慎的性格,也让他多次死里逃生。
就说眼下朝廷正在积极的备战,急需了解草原的情况,这一瞌睡,突利就把枕头送过来,这怎么能不让李世民生疑呢。
不过听了李恪的解释后,他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
李世民是马上皇帝他怎么会看不出这个人盟约的价值呢,和突利结盟就等于在草原楔下一个钉子,关键的时候有他在背后给颉利来一下,能大大增加我军的胜算。
“恪儿能有此见识朕心甚慰,来,再和父皇说说边境的布防和草原的整体情况”,李世民向李恪招招手,示意他做近一些。
李恪“父皇,现在定襄一线的军队数量是够多了,可他们组织过于分散,儿臣建议将他们分成三到四部,这样更利于指挥作战。
至于说草原,颉利这两年不断的清除异己,大肆捕杀反对他的人,并吞了大量的部落军力大大增强,骑兵的数量已经积增达到四十万以上。
最近定襄一线的突厥主将换成了颉利的叔叔阿氏那思摩,此人用兵的确有些手段,柴绍和薛万彻和他小打了几场也吃了不小的亏,所以前线的形势不容了乐观。”
柴绍和薛万彻的情况他是知道的,阿氏那思摩这个名字不仅一次的出现在军情塘中,这也确实是个难缠的人物。
“父皇,虽说突厥现在强大但也不是没有隐忧,颉利为了扩充这些军队,在草原上掀起了血雨腥风,不少部落都被屠光了,搞得人心惶惶。
可那些投靠的人也仅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真到关键的时候,难免会出工而不出力的,二来以突利为首的主也让颉利在做事的时候受到不小的掣肘。
突厥长老们对他的不满,突厥是个神权部落,突厥百姓对神的崇拜高过对王权的认可,所以说长老在突厥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
自从颉利为可汗以来连年征战,让本来就不富裕的突厥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这也让颉利和长老们的矛盾越来越大。
颉利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完这些,长此以往必胜祸患。”
李恪的分析条条入理,说尽了眼下双方各种的利弊,这也让李世民真正下定了决心和突利结盟。
“来人,传太子、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岑文本承庆殿议事。”
房玄龄“陛下这事是不是在考虑下,不能让您以身犯险”等房玄龄说完,
李承乾也站了出来“如果父皇一定要和突利结盟,由儿臣代您去如何,这样也同样能显示我朝的诚意,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世民知道众人是担心他的安全,但要是自己不去突利是不会相信大唐的诚意的,摇了摇头“不用说了,朕主意以定,亲自到定襄一线和突利会盟,明面上朕巡幸东都洛阳,由玄龄负责混淆视听。
暗地里辅机和李恪同朕一道去,朝中由太子监国,克明和景仁在朝辅佐。”
李世民的话给这件事定了调子,众人也都无话可说,只能领旨各办各的差事去了。
十日后,延兴门外,李承乾带着杜如晦和岑文本等文武官员恭送皇帝巡幸东都,看着皇帝的车架渐渐的消失在地平线上,李承乾站在队首迟迟的不肯离去。
“殿下,该回去了,陛下的车驾已经走远了”,杜如晦来到李承乾身边提醒道,他知道这位太子爷是不放心皇帝的安全,但皇帝决定的事谁又能改变呢,只希望一切顺利吧。
弘文殿
“陛下东巡洛阳,命本宫监理国政,现在多说说吧,有什么着急的事,咱们一样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