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伽是急性子的人,从宣政殿出来后,直接就奔向了尚书省找房玄龄办了单子,随后连夜从刑部把人犯提回了大理寺。这种事得了口儿就不能松懈,否则难免夜长梦多,要知道那位赵刺史可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
直到今时今日,朝中仍然对赵士达、王长贵一案存在着诸多的微词,他们都是吃惯奉承这一套的官儿。对于窦宽他们找出的证据从来都不屑一顾,既然没有起货大量的财帛,只有行贿的人证和圈占的土地,那就不应该把罪名定的这么大。
这些老爷站着说话腰不疼习惯了,他们那里知道有些官贪财贪色都是小事,他们本身那颗麻木不仁的贪心才是取死有道;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圈占土地的苦主就能那两个混蛋食肉寝皮,没有切肤之痛,整日吃喝不愁的他们,是不会懂这个道理的。
当然,忙归忙,孙伏伽还是没有忘了太子的嘱托,翌日一早就派差役去了代国公府,告诉昔日的大将军李靖,他可以随时去大牢探视,他看过之后,任何人都无权探视,这个口子必须的扎紧了。
大理寺监牢,让差役将酒肉摆在桌子上后,李靖与赵士达相对而坐默默无言,好像时间在此刻都凝固了一样,李靖不知道从何问起,这个他在军中最看好的战将之一,为什么会沦落成到这个地步。
稍时,赵士达的一声叹息,打破原有的宁静“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好酒、烂肉,事到如今大将军还能记得卑职这点癖好,卑职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来感激好了。”
“士达,你不应该这么做啊,只要你有耐心的干下去,这日头早晚会照到你头上不是吗?”
李靖一脸惋惜的看着赵士达,虽然对赵士达欺骗他的信任有些懊恼,但更多是惋惜,脑海中回想的也是当年在军中的峥嵘岁月。
呵呵,夹了两块肉后,赵士达笑着摇了摇头“大将军啊大将军,您还是和当年一样,太天真了,还是对为官之道知之不详!
等,拿什么等,机会是等来的吗?整个大唐有多少官吏,有多少人能像马周、窦宽、王治一样幸运的!”
赵士达给的理由很简单,明了,寒门出身的官员,想要跻身高位,除了有足够的能力外,还要有真正的贵人相帮,否则出头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像马周他们那样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像赵士达这样出身寒门且在朝没有根基的官员,想要升迁那好比难如登天,一辈子也别想升上去;朝廷是提倡政绩赏功了,可永远都是有门子先上,陛下能知道的也只有他们,因为会人整天在他耳边叨咕着。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容易,可要是真做的话,那一准成为官场上标新立异的笑话,所有人都会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赵士达这辈子精力的腥风血雨太多了,从死人堆里的爬出来的他不想当这种傻子。
以前在军中的时候,吃糠咽菜,连特么衣服破了都没人补,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得担心敌人从四处的黑迹中杀出来结果自己;好不容易到地方上当官了,凭什么还得吃苦受累,看着人家锦衣玉食眼馋的不行。
再者说,咱也不是白享受,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总比那些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贪得理所应当的贵戚子弟要好的多吧!
“大将军,您别不爱听,当官就是这样,你不贪,总有人会贪,咱们贪的还可能少一点,还可能不会弄得百姓家破人亡。
依着卑职看这世道就是人吃人的,像大将军一样永远都活在梦里,错过了太多的乐趣,如此人生岂不是可惜了。”
李靖没有想到赵士达的心里是这么想,心中不得不承认太子在用人方面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其他人举荐的时候,酌情一二也就直接递本子,换做他反而思虑再三。他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识、看人不如一个青年,哎,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