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忽略了b的感受。
期望最终会落空,变成失望,而失望的最后就是愤怒,甚至是愤恨。
比如a要求b去买苹果,b不去,然后a就生气了,a的两次期望都没有被满足,或许当时就吵闹,更或者当时息事宁人,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不断暗示b,不断表达自己的期望,但是b并没有满足a的期望,即使满足了,a也看不到,所以a觉得一直没有被满足,就一直很不开心,然后暗暗记恨上了b,只要有机会绝对就是一场大战。
期望就像一座牢笼,把我们内心属于我自己的爱,牢牢锁在里面,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发现了吗?a在整个期望的过程当中,早已经忘记她还爱着b,期望就是这样阻碍我们内心的爱的,越是期望,就越是否认心中自己的爱,最后做出无情无义个事情,说出无情无义的话,狠狠的伤害对方。
我想要别人来爱我,陪我,理解我,包容我,永远不离开我,我想要其他人羡慕我,赞美我,夸奖我,我不能接受那个人来了又离开,留下我一个人孤孤零零,寂寂寥寥,被周围人嘲笑和讥讽,这就是我的期望,我的需求。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从小就是一个不被关注,重视,在乎,尊重,欣赏,赞美的人,那么这种失落和不被重视,渴望与失望长久以来,就在我内心埋下了痛苦的种子,只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去重视过它,甚至一直否认他的存在。那么在长期关系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期望以后,就真的要去想想我们期望背后的需求,我一直相信我自己的需求,其实也是很多人的需求,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传统的教育方式的问题,我从小在打压中长大,没有得到什么鼓励,所以就变成这样了,还好我醒悟的早。当然,具体的,不同的人,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可能会有其他原因。
长期关系是一场心灵的修炼,艰苦而且磨难重重,每一次的恋爱都是对内心和灵魂的拷问和探索,只有这个过程我们才能学会去爱,而那些还徘徊在如何开始恋爱的人,天天喊着我爱他,爱得要死要活的人,还真的没有体会到感情中的波涛汹涌。
某一刻迈过波涛汹涌的人,才会知道天空是什么颜色,而这样的人,又那么少。
因为人人都想找一个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内心有信念,有爱懂爱。很少有人想着要成为这样的人,因为人人都想着被人爱。
最搞笑的就是,那种天天想着被人爱的人,你如果要是告诉他,你可以试着去学学怎么爱别人,试着去反思自己内心的痛苦,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期望,他反而觉得你是……
好吧,其实王剑知道,所谓爱情,就是……
人是基因的奴隶,爱情是基因对人控制的一种手段。
为什么人要到了性成熟期才会对异性产生幻想和需求,那是因为性成熟了,可以繁殖后代了,这都是基因在起作用(对爱情想象得太美好的朋友,怎么解释几岁的小孩之间不会产生爱情呢?说愿意为对方如何如何牺牲就算爱情了,不对哦,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各种感情,也有为对方牺牲自己各种利益的)。
男人是以什么为标准择偶?身材好、相貌好(表示身体健康,基因优秀,后代肯定也能很优秀哦)、年龄合适(在适合繁殖的年龄,小孩不行!太老也不行!)……女人是什么择偶标准?帅气高大(好基因,后代更强的生存能力),家境殷实,有才能(对后代最大的抚养能力)……其实说到底,就是基因在控制着人。科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类开始恋爱时,大脑产生一种物质“爱情激素”(自己搜索之)。它让人对于对方产生美好的幻想(放大优点,缩小或者忽略缺点),但是这种物质只能持续分泌3年左右,爱情即告结束(如果不能冷静下来,对抚养后代是不利的)。届时,继续维系婚姻的是亲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