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有什么牌,下什么叫(1 / 4)

1991从芯开始 三分糊涂 2371 字 4个月前

吐槽一句,汽车合资三十年,国内车企真是学了寂寞。

——你还可以做一些什么?

面对这句话,苏远山考虑了很久。

不是他不知道该回答什么,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远芯的诞生和存在,这一世,在远芯的影响力所能触及的领域,已经完全改变了模样。

液晶面板的上中下游,锂电池的上中下游,通讯技术和通讯产品的上中下游,国产操作系统、互联网企业、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半导体材料与设备……这些与未来紧密结合的产业,都已经崛起,或者正在崛起当中。

远芯还能做什么?

见苏远山陷入沉默思索,领导也不着急,喝了一口茶后翻了两页文件,又看了一眼手表。

“如果只说汽车……”

苏远山抿了抿嘴,笑意重新升起。

“先说我对目前合资模式的未来的看法吧……坦白说,我是持不乐观态度的。”

领导不留痕迹地皱了下眉,但依旧认真地看着苏远山,示意他继续。

“我们也和国外有类似的合作模式,远的如泰安、SYD,近的不说了,上个月刚刚谈妥的ADO——那还是AMD,德远,星海这三家半导体领域的巨头一起‘合资’的晶圆厂。它的诞生,意味着全球半导体格局将从IDM模式走向设计专业的代工模式,就算intel这种排名第一的半导体冠军,也阻挡不了由技术和市场所决定的方向。”

这时领导突然插了句嘴:“我想起了你以前说的,赢家通吃,行业细分。怕是有十年了吧?”

“对,十年了。”

领导便笑着摇了摇头,当然,这是表示他的感慨。

十年前,苏远山还不到二十岁呢。

“这些企业,从模式上,都是合资。但实际上,一个专业代工厂最重要的制程工艺和突破制程的能力,却一直把握在德远的手中。德远可以花十亿美元,百亿美元对制程进行突破,然后三亿美元,三十亿美元授权给合作企业——让后者节约了研发资金,又让前者保持了技术的垄断,节约了成本。”

听到这,领导眉头突然一皱,深深地看了苏远山一眼:“你继续。”

“而德远为了让世界接受这种模式,又采取了多地上市,出让收益的方式……形成了资本与技术、市场的利益共同体。”

“但德远的根,还是在这里。那么技术的根,也还是在这里。”

苏远山一口气说完,便静静地等着领导回应。

他之所以会拿德远来举例,一方面是因为德远的对外扩张与国内合资性质类似,都属于强势方进入弱势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有一些声音开始质疑德远的股份构成——虽然远芯依旧是大股东,但整体股权结构上,外资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算上HK的外资机构掌握的股票,所有外资已经有差不多百分之六十。

苏远山当然知道搞经济的领导不会如同普通老百姓那么无知,但他说出来,总是意味着态度。

不过……很显然,领导并没有在意他的这个“态度”,甚至领导压根就没介意过什么股份。

领导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苏远山所举的例子上。

以至于,他也陷入了沉默和思索中。

良久后,领导望向苏远山:“真的没办法解决?”

苏远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轻声道:“我其实很佩服老美……譬如在EUV联盟这件事上,他们要求合作的光刻机企业,必须要在其国内采购成本超过50的零部件,用这种直接了当的方式来确保其国内的产业链优势。”

“所以,如果说我们还能做什么,那大概就是,我们要在国内引导和建成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