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升级避难所 !
生态环境试验的失败确实让一众研究人员和陈新都感到了挫败,但不过是十几次实验失败,倒也不至于让人失去斗志。
而且他们只是在加入动物这一环节上总是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如果只是植物的话,反倒是可以让整个生态系统以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至少维持五百年以上。
这也证明人工生态体系的构建是可行的,只是相较于植物比较稳定和可控的情况,动物则相对更容易产生变化,从而引发生态体系失衡,最终导致生态崩溃。
陈新他们一开始的思路是在这个较为稳定的只由植物构成的生态体系内添加动物,但是之前的实验证明这并不可行。
最初的几次实验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二者无法共存。
后来的几次实验,他们尝试了将动物和植物一起放入实验之中,但不同物种之间的繁殖速度差异,还是很容易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这也是为什么在第十七次实验失败之后,有人提议要转换思路的原因。
因为按照原有的思路,他们能尝试的方案都进行了尝试,事实证明他们必须跳出自己原有的思路。
所以在结束了第十七次实验之后,陈新便给所有人放了假,让大家休息一天,换换脑子,看看能不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而他自己也尝试着调整自己的思路,思考着问题的所在。
一个生态系统一般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部分组成,而为了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运转,这四个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在陈新目前所进行的实验中,非生物环境是最好保证的,也是目前四个部分中最稳定的部分。
至于说生产者,通常指的都是绿色植物部分,这一部分虽然不如非生物环境那么稳定,但也不需要太操心,他们已经可以构建出一个稳定的植物生态体系了。
但是在整个体系中的消费者这一部分,就着实让把陈新和研究人员难住了。
虽然按照定义,从下以上来说动物才算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但实际上整个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视作生产者和消费者。
它们消费的是下一级,而自身又会被食物链的上一级消费,最终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又会在死去之后被分解者分解,构成整个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闭环。
所以每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之间的供求关系是维系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这就好比一条生产线,源头输入原材料,加工车间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然后在组装车间进行组装,中间每一个环节做多少工作都是事先计算好的,不能多也不能少。
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多了或者少了,都会导致整条生产线出现问题。
多了会导致某一个环节东西越堆越多,少了则会倒是生产线最终成品减少。
只是工厂里的生产线可以很直接的进行调节,但生态环境显然不是这么好控制和调节的。
人类虽然确实可以在穹顶城市的生态环境中起到调节作用,让整个生态环境能够坚持的更久,但如果生态体系本身是有问题的,那即便有外力干涉它也不过是多运转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要崩溃的。
而且在有些方面出现问题,就算是外力干涉也很难将整个生态系统救回来。
这一点在之前第十六、十七两次实验的时候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了,昆虫大量繁殖掀起如同蝗灾一样的可怕场景,就算人力干涉,最终结果也是必须要重建整个生态体系。
当然,会导致那样的结果,也是因为没有外力干涉,整个生态体系已经彻底失衡。
如果有一套监察系统可以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