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的那样,都不用自己教多少次,他自己练着练着就超过自己了?
那到时候,自己还好意思对别人说,向南是自己的学生吗?
哎,看来,这“半个学生”也不一定保得住啊!
向南显然是不知道黄云轩的内心戏是这么丰富的,他帮着黄云轩挑选完材料后,就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黄云轩操作。
他的心里对黄云轩也是佩服之至,不愧是国内顶尖的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啊,也没看他怎么动作,三下两下就把这件龙袍的裁剪图给画好了。
这可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练就出来的熟能生巧。
准备好修复材料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染色。
黄云轩看了看向南,一边忙着手上的动作,一边问道“向南,你知道怎么染色吧?”
“知道一点。”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这就跟给古书画色接笔一样,用的颜料大多数都是天然颜料。”
文物修复,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尽可能地恢复文物本来的面貌。
给修复材料染色也是一样。
事实上,现代丝线基本上都是化学染料染色,虽然颜色鲜艳,但很难有古代丝线色彩中的那种韵味。
用文物修复界的行话来说,那就是色燥,不稳。
因为,在给修复材料染色时,就需要尽可能地采用传统的天然染料,染色技艺也大多使用古法染色。
实际上,在古代,一般采用的都是天然物质作为纺织品染料。
这些天然物质,指的是植物、动物或矿物。
古人从这些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染料来,对布料进行印染和作画。
然而,由于天然染料的来源比较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
最关键的是,天然染料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一般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事实上,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华夏古代人就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了黄、红、蓝、绿、紫、黑等各种颜色。
黄色一般使用的是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
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
紫色使用紫草;而黑色,则使用皂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