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听话的,敢造反的,统统干掉(2 / 3)

日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今天却是可以放声欢呼了。

崇祯没有留手,也没有看在这些人先祖的面子上,直接一网打尽。

因为他想得很明白,可以说大明是因为沈浪的到来,在沈浪的鼎力帮助下,才从亡国的边缘慢慢的站起来,获得了新生。

既然大明都获得了新生,那么这些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勋贵还留着干什么?

太祖起兵时,手底下也没有勋贵。

我崇祯定要中兴大明,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陪我崇祯建功立业、重开天地者,再造勋贵。

当然,他也没有将这些人全部斩尽杀绝,多多少少还是留了一点点情面,除了几个被处死的之外,其余大多是贬为庶民并流放。

被处死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成国公朱纯臣,崇祯早已对他是恨之入骨。

先不说他的累累罪行,光是正史中,在大明灭亡的前一刻,他崇祯带着人冲到这厮守卫的朝阳门,这厮却是视而不见,成为他崇祯的掘墓人之一。

同是姓朱,而且成国公府深受皇恩几百年,最终如此对他崇祯,这和叛国又有何异?

不杀此贼,难泄他崇祯心头之恨。

朱纯臣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居然是因为正史中,而现在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情丢了脑袋。

当然,有相同遭遇的人不止他一个,崇祯连国丈都没有放过,不过他还是事先和周皇后商量了一下,不处死,但是家财要全部没收,送回老家安享晚年吧。

而这次,周皇后没有多作劝说,反而直接赞同。

她之所以能够对老父亲痛下恨心,最根本原因还是身为一个母亲的身份。

自己父亲何种品性,周皇后深知,也给予了足够的包容,但有一点她无法容忍。

正史中,父亲为了活命,居然将他的外孙,自己的儿子朱慈烺交给了入主中原的满清。

甚至按照多尔衮的指示,直接指认这是假太子,最终导致儿子被杀。

可以说,这是周皇后最大的逆鳞,哪怕是亲生父亲也不能原谅。

虽然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但已经成了她心中的一根刺,所以她不会原谅。

何况自己丈夫并未要父亲性命,只是夺了他惜之如命的家财。

可笑的是,正史中,父亲为了保住家财,甚至眼睁睁的看着母亲、哥哥和嫂嫂被杀,都死不交出,天下间居然有这样的父亲。

所以,周皇后已经对其父已经完全死心,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送回老家,眼不见为尽,此生的父女情分也到此为止了,顶多他百年之后送他最后一程。

在将京师的勋贵清洗了一遍之后,崇祯这才收刀入鞘,暂时不准备在京师搞什么大动作了。

可以说,这段时间闹出的动静很大,但战果也非常的明显,庞大的文官集团遭受重创,京师的勋贵集团更是几近覆灭。

不过,此事并不意味着就此结束,肯定会产生各种后续影响。

毕竟,勋贵集团不只是京师有,除了京师,南都及各省份,都有世袭的勋贵,只是没有京师那么多罢了,文官同样如此。

当这些人得知京师的文官和勋贵遭受如此重创之后,必然会起一些心里变化,甚至是做出什么违逆之举,都不稀奇。

这一点,沈浪和崇祯并非没有想到。

但是,那又如何?

大明有很多问题,很大的问题,以沈浪的话来说,大明需要一场变革,一场席卷整个大明的变革。

将一些旧的利益集团给击碎,建立新的秩序。

毕竟,他崇祯已经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不能再因循守旧了,他与那些守旧势力已经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眼光和立场。

他们不再是他崇祯的助力,而是他崇祯带领大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