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天赐东滩(2 / 3)

滩涂——这东滩整个都是今年新淤出来的。

“崇开司准备在东滩外再筑一道敌水坝,把防线往外推出三四里去!”于慎思用马鞭指着远处的海岸线,意气风发道“这样非但可以给海塘加一道保险,还能多出十万亩地来……就是盐碱太重,只能种棉花。”

“种棉花好啊,前景广阔。”赵昊朗声笑道“现在海贸开了,我大明的棉布可是俏货,产量提高十倍都不够!”

“啊,这么猛?”两个弟子吃了一惊,就算是他们这些赵昊的弟子,对庞大的海外需求也没有概念。

“就是这么猛。”赵昊笑着点点头道“所以接下来,江南集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低下的生产效率与旺盛的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崇明岛不妨早作布局,以占先机。”

“嗯嗯。”两人赶紧点头如捣蒜。

“师父,我们崇开司明年也想搞农庄化经营。”见赵昊兴致颇高,于慎思便趁机提出道。

今年昆山和昆开司可是露了大脸了。府里统计各县收成,万年倒数第一的昆山县居然一举夺魁,而且总产量超过第二名长洲县将近两成!

各县一研究发现,昆山县能放这个卫星,一是靠了赵状元修的几百里大堤,防住了今年肆虐的洪水;再者,就是靠昆开司推出的‘家庭农场制’,对土地进行集中管理、科学种植了。

如今江南的官员士绅,都对科学的力量五体投地,自然也想跟着昆山学一学,也弄个劳什子家庭农场,把本县的农业抓上去……在大明朝,劝农劝桑、兴修水利可都是人人称颂的德政啊,能入地方志、乡贤祠那种。

各县的开发公司便纷纷向总公司打报告,要求复制昆山模式。可请昆开司农场部的负责人过来一聊,才发现搞‘农场制经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首先县里的土地要集中,开发公司手里没个几十万亩,意义根本不大。

而且科学种植也不是说说就能做到,除了得有科学的种植方法,海量的肥料供应,还得有足够的农技员及时跟进指导,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不然很可能一个环节出了状况,就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此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土地和生产者‘统一管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能让散漫惯了的老农民服从管理、令行禁止,那这种集体化的耕作方式,将毫无疑问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昆开司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是对农场的农民进行工人化管理,所以称之为‘农工’。

工人比农民有更好的服从性和合作性,生产效率自然高于后者。但昆山县的农工可都是招募的流民啊,只要能让他们养家糊口,他们什么苦都愿意吃,自然能接受农场的严格管理。

这一条就难倒了大部分州县,因为虽然流民源源不断无穷尽,可各县没条件招募啊!

昆山能招募,是因为昆开司在各地承接工程,县里男人们都去当建筑工人了;女人们也进了县里新开的纺织厂,各家劳动力都离开了土地,自然也愿意把田租给昆开司统一耕种。再加上修水利得来的无主新地,自然可以全部由招募的农工耕种。

但各县的田地虽然都集中在大地主们手里,可承租的佃户大都是同乡同族,世世代代都在给他们种地,贸然把地收回来,是要被戳脊梁骨的。而且各县也没那么多比种地更有赚头的工作给本地农民,让他们腾地方啊。

所以好几个县知难而退,但也有几个县决定跟进试一试的,其中就有崇明县。

~~

“师父您看我们县跟昆山的情况,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金学曾也从旁帮着说话道“我们有上百万亩地没人种呢,这要是不搞农场经营,不太浪费了?”

“搞吧,我不反对。”赵昊笑着点点,他本来就打算先在昆山打个样,然后让崇明和浦东两地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