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召劳役的事情很顺利。
朝廷将人数强行摊派到了各城主城令头上,四百余个城池,小点的城池要出一万余人,而大的城池则会出三四万人。
虽然对各城会有一点影响,但影响不大。
要知道出云也有近亿的人口。
这又不是拉壮丁去打仗,工钱给的也足,民间反弹不大。
反倒是这工钱太过宽厚,让不少百姓怀疑是否真的能拿到手。
至于其他阶层,比如士子、富户、商人,对此都是乐见其成,甚至是颇为期待。
毕竟走过从岚城到平都的那条路后,再看出云的路和乡间小路没什么区别。
短短二十天,便募集了百万劳力,开始修筑出云的道路。
首先的便是从平都到望京这条路。
修好之后,从平都到望京,拖拉机只需两天时间,卡车只需一天。
也就是说,用上卡车,两天半就能将海边的新鲜海货送到岚城。
对于吃菜困难的大耀百姓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事情。
毕竟据任八千所知,这个世界也是有海带的,只是出云渔民不怎么吃这东西罢了。
海中的各种资源,也极为丰富。
就目前来说,海中的食材是任八千最为在意的。
因为任八千要扩大大豆等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油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便会缩减大耀本就不算富裕的耕种和放牧面积。
这种情况下海洋便是极好的食物来源了。
……
潇江书院。
郎朗的读书声在书院中回响。
那些学子的读书声,一向是老院长宁长青最爱听到的。
此时年近七十的宁长青坐在院子里,闭着双眼,听着最爱听的读书声,眉头却始终锁着。
“院长,这么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坐在他不远处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相貌清古的文士。
“嗯!”老院长轻轻应了一声,双眼仍然没有睁开。
潇江书院是出云前五的书院,数百年来,自书院而出的重臣不在少数。
宰相就有两人。
大大小小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潇江书院自成立而起,便强调“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
学生进入书院会按照不同专长而入读各项分科,课程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
更是提出“在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
与出云的浓厚商业氛围极为契合。
因此潇江书院虽然属五大书院之一,却是名气最大的两个之一。
至于名气最大的,是以经学为本的望京书院。
可若说学生最擅长实干,却是潇江书院。
实际上在很多人眼中,潇江书院才是五大学院之首。
按理说,名气如此之大的潇江书院,该没有什么事需要老院长忧心才是。
原本也是如此。
然而几年前出云国破,皇帝被俘,一夜之间换了天。
从那以后宁长青就时时皱着眉头。
尤其这两年,眉头皱的越发频繁了,宁长青也越发显得老态了。
其他人看在心中,自然也知道不易。
可总要想想办法。
自从出云国破后,如今已经几年没有学生出仕了。
大耀没有大考,出云如今也没了大考,可以说学生的出路都被断了。
以前商贾之流,学院里的学子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可如今,普通家境的学生从学府中出去,多是去给商贾做事,这让学院中的众多先生如何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