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宝花刚嫁进城里时,苏家在三安屯很风光,老乡都是以在城市安家落户为荣,更别说苏宝花的夫家还是吃公家饭的。
苏家俊夫妻两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女儿嫁得好,被乡里乡亲夸得脸上有光。
那一会,村支书摔断了腿要去城里治疗,希望能在苏宝花的夫家过一夜。
村支书家的婆娘亲自提着一筐鸡蛋来老苏家,客客气气的请苏家俊帮忙。
他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住城里的旅店需要介绍信,干部的介绍信需要到公社那批,来回就得一整天,总不能让人腿断着等,哪怕介绍信批下来了,住宿的地方也不知道在哪呢。
苏家辉很热心肠的打包票,到女儿夫家距离医院可近了,看完病直接过去住一晚上没问题!
他亲自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让村支书家里人带上。
次日村支书回来了,两夫妻脸拉得老长,之后好几天见了老苏家的人就绕道走。
苏家辉还是从别人口中知道,村支书被女儿公婆给赶出来了,那一夜是在车站过的。
村支书的婆娘时不时就和人叨叨,道苏家二女儿嫁得好就看不起穷老乡,又嘲笑苏家辉养大女儿,连小小的事都做不了主。
苏家辉一辈子坦坦荡荡乐于助人,被人嘲笑得心肝火旺,大病了一场后给二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指责信,让人回家给村支书道歉,要不就别回来。
苏宝花倒是回信了,抱怨苏家辉乱把人往她家里塞,又在信里说自个的难处,作为新媳妇本就过得艰难,再加上又不受公婆待见,每天夹着尾巴做人。
两父女谁都不肯退步,心里都有委屈,别扭了好几年,苏玉春和苏宝花通信也是在这段时间培养的习惯。
三姐妹虽然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但姐妹情深互相牵挂,也从未断过联系,失去其中一个姐妹的消息就会着急。
“过几天我上城里买东西,在去看看二姐。”
“缺啥?”
“今年布票还没花呢,扯上点布做身衣裳,再到集市上看看能买啥。”
“衣裳该做,不过钱还是要省着点花,咱们乡下人没那么金贵。”
苏翠姗摆出大姐的姿态来劝告着妹妹要节俭。
苏玉春自认还真的不是娇贵,她前世家庭条件本身就好,住的是高级住宅区,用的中央空调和智能管家,拍拍手就能亮灯。
冬天的时候地暖一打,外面冰天雪地,里面短袖冰棍,再不济没发达的时候,冬天也不会冷着的。
听到苏玉春没说话,苏翠姗也不想两姐妹难得见就闹不愉快,就说“还记得小时候跟咱爸去赶集,早上五点多就得起来,为的就是去城里吃一毛钱一根的冰棍,有时候是颗糖,糖纸咱们还舍不得丢。”
在他们这里五天就有一个集,逢初二和初七都有集市,赶集是大人的事,小孩子跟着去无非就是蹭点吃的,要不就是央求大人买点玩具,买几个玻璃弹,回来和小伙伴比赛,看谁能弹得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