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多此一举,但夏阿姨内心有个结,不看过不去这个坎。
苏玉春热心的陪夏阿姨到省里的相关单位,当年夏阿姨被下放到这,相关文件也一并转送到了黑省组织。
两人第一次吃了闭门羹,对方让他们三天后再来。
夏阿姨住在苏玉春家里,三天后见到了当年的文件。
只有一张薄薄的纸,内容除了批准夏阿姨成为反动学术份子几个字外,没有任何详细的事实陈述,甚至没有组织成员的认定,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
夏阿姨双手颤抖的握着纸,含泪痴痴的看着十几个字的内容。
就因为这十几个字,她做了十五年的反动分子。
起初夏阿姨被下放到农村,每个月都要步行三十公里拿口粮,弱小的她没日没夜的脱土坯盘火炕,因为成份不好被老乡们排挤。
一个城里长大,祖上第一批洋务运动留洋学生的后代成了地道的农民,十年后才调到了城里,可在城内的生活也只能勉强温饱,甚至连婚姻大事也耽搁了。
夏阿姨擦掉泪水把文件交给工作人员,平静道
“我当年是被冤枉的,如今这份文件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没犯错。”
多少人因为当年的运动缺胳膊少腿,甚至没有挺过来早早离世,她能够见证平反的这一天已是幸运,过去的一切是时代的悲剧,她要向前看。
苏玉春知道任何安慰都是苍白无力的,只静静的陪伴着夏阿姨。
回家后,夏阿姨精神好了许多,一边逗孩子一边和苏玉春商量。
她即将回泸的剧团原单位,但不可能再登台演出,想找两个徒弟。
夏家家族是大户,建国后也是第一批响应电影事业,可惜后来因为运动落魄被打压,如今一切正在慢慢的回正规,夏阿姨才动了念头。
她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再遇姻缘只靠缘分,想趁着走时从乡下物色两个徒弟,一来带他们入电影圈继承衣钵,二来生活也有寄托。
夏阿姨和苏玉春认识多年,既然已经开口了,苏玉春当然放在心上。
改革开放后影视业要迎来快速发展,能被夏阿姨带进圈子里,说不准以后就是大明星了,这是个机会啊。
夏阿姨喜欢乡下孩子的淳朴和吃苦耐劳,所以想从乡下找,,最好是年纪小一点,灵动性强些。
苏玉春立刻想到了刘语安和刘月雯,肥水不留外人田,两个外甥女要是能进影视圈当童星,未来可期。
不过她也只是想想,大姐是不可能答应孩子们离开身边的。
她又想到了二黑,那孩子在踏实肯干方面比同龄小孩好,而且摊上了那样的亲爸亲妈,在农村也不会有好出息的。
因为相信苏玉春的为人,夏阿姨对二黑也有兴趣。
苏玉春带着夏阿姨回了娘家一趟。
苏翠姗对妹妹带回来的客人好饭好菜的招待着。
听妹妹说夏阿姨一直没结婚,保守的苏翠姗十分惊讶,她无法理解不结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