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中举(2 / 3)

哪个方位。待到了清晨,楼下稍稍有点动静,就以为是衙役前来报喜,忙慌慌张张的起身收拾,推门一看,原来是店小二给客人送热水。

就这般,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李山总算盼来了报喜的官差。客栈里住了不少秀才老爷,店老板一早就备好了茶水跟糕点,还让小二准备了红绸跟鞭炮,就等着官差前来送喜。

李瑜并几位秀才老爷都在二楼静静的等着,心里虽焦急不安,但顾忌自己的身份,不好下楼亲自观望。不然若是被人知道了,定要笑话他们有份,沉不住气。

“李兄,快听,是不是有敲锣声?”有一秀才激动的不小心把茶盏都碰倒了,一边用袖子擦拭干净,一边问李瑜道。

“恭喜钱塘庄秀才,得中二十八名。”底下小厮一边往楼上跑,一边欢喜的大笑着。紧接着客栈老板领着差爷前来贺喜,庄秀才的小厮连忙送上喜钱,店小二也忙着在楼下发喜糖。

这边热闹还未散去,又听见敲锣声传来,客栈老板一拍大腿,大声叫嚷着要店小二快快多买些喜饼喜糖,楼上楼下的客人都欢喜极了,门口的孩童更是拍着巴掌笑着闹着。

这一次,客栈里的钱秀才得中第二十名。

李山听着众人的欢喜声,紧张的都不会说话了,他想起身亲自去看榜,可两腿直打哆嗦。

“老爷老爷,少爷中了,中了第二名。”小厮冲过人群,因为太过欢喜,嗓子都破音了。李山听了一愣,“真的,你没有看错吧?”

“籍贯,年龄,姓名,号牌,我都一一对应了,是咱们少爷没错。”

“好,好,好,我儿成器,祖宗保佑哇。”李山欢喜的都结巴了。旁边的客人听了小厮的话,忙起身恭贺李山,又有人四处打听李瑜是谁,待听到他今年才十四岁时,皆震惊的喃喃道,“当真是少年英才。”心里虽佩服,可也有诸多酸涩,当真是同人不同命,有人考到白头未中举,有人年少已是亚元了。

而客栈老板得知自己的客栈出了一位亚元老爷后,更是欢喜的给所有客人都送上了糕点,此外还免了李瑜父子多日的食宿费,并笑着请求李瑜留下墨宝。

这是流传已久的传统,李瑜自然不会推拒,他提笔写了副对联,不时身边就围绕了好多人,夸赞他字好,对联寓意深。

此时此刻,李瑜突然有种被众星捧月的感觉,也真真切切体会了举人这个功名背后的意义。

他看着欢喜的李山,听着耳边的喝彩声,讨好声,一时有些晕晕乎乎的,不过须臾,他又清醒了过来,不管是何种身份,他的志向从不曾变。

之后,李瑜又去参加了答谢宴,而后与李山一道回了村子。姑奶奶和离之后,就在村子里住下了,平日里教教村里的女娃娃识几个字,绣几朵花,偶尔去祖坟看望看望儿子,陪他说说话。当然了,也因为有姑奶奶压制的原因,李老头并李河夫妻都乖觉了许多,除了偶尔做些让人贻笑大方的事情外,并不敢做有损全族声誉的事情。就比如此次李瑜得中亚元,刘氏虽嫉妒不喜,可面上还是得装作高兴的模样来,至于李老头,还破天荒的送了份贺礼来,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别的想法。

李瑜此次回来,当真是衣锦还乡,村长买了一丈高的香烛祭祀祖先,并郑重的在族谱上记下了李瑜中举的时间和年龄。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姑奶奶拉着李瑜道,“瑜儿啊,你年纪尚小,我与你师傅商量好了,暂且不让你去考进士。我这儿有份国子监的名额,待过了年,你就去京城国子监读书吧。在那里,学到的可不仅仅是学问。”

“都听姑奶奶的。”

“好孩子,去了国子监也不要畏缩胆小,那里的孩子虽然各有来头,但你姑奶奶和你师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