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齐磊真的一点都没夸张。
包括后世很多人认为,咱们解决了光刻机,造出几纳米级的芯片,就算实现国产了。
其实,差远了!
就拿后世的芯片制造来说吧!
第一,是材料。
主要是高纯度单晶硅,也就是硅圆。
还有光刻胶高纯度气体材料abf绝缘膜等等。
第二,是工具。
后世众人熟知的光刻机刻蚀机硅圆加工,光刻胶气体材料绝缘膜生产等等等等。
第三,是制造工艺。
台积电为什么牛叉?因为后世高端芯片中的一些种类,除了它,别人就算有订单,有工具,也加工不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安装最新版。
第四,是设计。
也就是h海思在做的事儿,关乎芯片的性能。
然后,以为把这四步都做好就完了?
不是!就算以上这些都实现了国产,依旧能卡你脖子。
因为还有第五环,也是重要的一环,叫底层架构。
所谓架构,意思就是,芯片不是你想设计成什么样,就能是什么样。
通俗点说,芯片做出来也只是硬件,要想能用,还得在芯片之上写软件,也就是编程。
而编程的时候,如果每次都从头写程序太浪费时间,这个时间成本很大很大。
于是,在芯片制造的时候,就需要在芯片中提前设置程序模块,也就是指令集合。
后期软件开发的时候,只需要用这些指令集合就可以了。
这就好比,如果我要写字,不可以从造纸开始做起,直接拿别人造好的纸来写就可以了。
那么问题来了,指令集合毕竟不是造纸,要比那复杂得多。
而且,不同的指令集合逻辑不同。
对于写程序的人来说,不可能每一家的指令集合都学习一遍,大家会选择通用的简单的习惯性的指令集合来使用,最后必然会形成垄断帝国。
后世在架构这方面,两个老牌劲旅,英特尔的x86ar公司的ar架构。
一个后起之秀——riscv。
除了riscv,我们有可能实现弯道跟进,其它两个,想超过去是不可能的。
别说后世,现在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除了一二三四五,还有六。
那就是,生态!
这和系统是一个道理,而且比系统更难跨越。
全世界,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所有的专向人才学的都是x86和ar。
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底层架构,但是,没人会用!必须重头学起。
让全世界所有的程序员重新学一遍,这个难度得有多大?
而他们学会了,才能谈生态,才能谈普通人去使用你的东西。
这就是齐磊所说的,不但要造飞机,还得让全中国十亿人都学会开飞机。
然后,你以为这就完了?
没有!学会开飞机还不够,得全中国所有的地方都建满飞机场。
否则,你会开也没什么大用。住山沟里,飞机只能停在哈市太平机场,剩下的路得坐两天牛车。
其实,这个问题正是现在的盘古,后世的鸿蒙所遇到的。
就是,我把什么都做了,初步生态也建立起来了。可是,生态内的技术应用软件兼容性等等,都是碎片化的。
如何把这些碎片整合成一个整体,又是一个瓶颈。
打个比方,盘古2.0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让办公软件娱乐软件应用插件,这些软件程序移植到系统里了。
用户量已经够了,软件会主动进驻,也就是建立了健康生态。
可是,让这些软件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