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认为,所谓大数据,不就是“知道”的更详细一点吗?”
“比如,多少人会选我,多少人会选我的对手。具体点,可能就是,我在哪个州的选票有绝对优势,处于劣势的州就多去演讲几次,多投入一点竞选经费,这样胜算就大了。”
“诸如此类。”
“其实,真不是!”
后排的小马哥皱眉,“还不止这些?”
齐磊,“不止!”
“如果仅仅只是这点用处,那么我的价值也就没那么大了,至少不足以换一个夏普。”
抛出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大数据应用到选举上,真正的意义在于传播学概念的精准的投放。脏到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
众人,“”
概念的精准投放,听着有点高大尚啊!
齐磊,“这么说吧,假如一个社区网站,它可以从用户平时浏览的新闻、讨论的话题、融入的社交人群、ip地址、上网时间,来综合判断这个用户的zz倾向、会投哪个候选人。”
“包括,哪个地区的群体价值观对选举有利,哪个地区选票不占优势,哪个时间段投放网络、电视竞选广告效率最高,哪类人群需要加大竞选投入,哪个场景适合投放平面竞选广告。”
“这就是用户画像。”
“通过这个画像,不但可以做到感知的精准,还能做到攻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准。”
“就比如,一个选民,通过大数据,我可以知道他哪个时间点在哪里,是在工作还是娱乐,上网时间在哪,上网场景是什么,以及他上网是看新闻网站,还是看论坛玩游戏。”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定向投入竞选广告。让这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包围在我的竞选氛围之内。”
众人,“”
嚓!这么邪乎吗?扯淡吧?
而齐磊却道,“还不止这些呢!”
“啊?”
齐磊,“这都是常规的操作,一点也不稀奇,而更高明的在于精准攻关。”
齐磊笑道,“大数据会把选民分成投我的和不投我的。”
“投我的又会分成:一定会投的和可能会投的。”
“把不投我的分成:一定不投和可能不投。”
“然后,再针对不同人群施行不同的攻关策略。”
一定会投的,也就是不管我怎么做,你都会投票给我,那就没必要在你的身上浪费竞选资源了。
可能会投的,他有可能摇摆,也有可能不参加投票,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巩固信心。
可能不投的,同样是摇摆选票,但是更倾向于对手,则是重点攻关对象,可以密集的进行心理攻关和选票争夺。
一定不投的,很多人可能认为,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反对。价值观不同,那就和一定会投的一样,不用投入资源了。
错!这一部分才是竞选的关键。
而真正脏的,也就在这里。
“大数据会向一定不股我的推送“他们支持的候选人一定惨败”的相关信息,借此来制造沮丧情绪和沉默。”
众人,“”
都听傻了,不约而同地认为,你们玩传播的,真的能脏到这个地步吗?
而齐磊,“注意!是沉默,而不是沉默的螺旋,两者是有区别的。”
沉默是单纯的自我保护,不再发声。
而沉默的螺旋,则是通过一方沉默,另一方密集地占领舆论话语权来使沉默的一方逐渐妥协,甚至开始赞成另一方的观点。就像一个螺旋线一样舆论势力越来越下沉,越来越小。
这里是单纯的制造沉默,不需要沉默的螺旋。
“当你认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必定失败,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失去投票的欲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