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送精神病院吧?(4 / 5)

来越天马行空了。”

做羽绒服?

高科技大佬改行做羽绒服吗?

再说了,完全就不搭调好吧?怎么会想起做羽绒服了?

“齐磊!”脑仁直疼,“你真是太奇葩了!”

对此,齐磊瞥了瞥嘴,“奇葩吗?还好吧?”

你不知道还有互联网大佬去养猪的呢!

……

做羽绒服,还真不是天马行空。

这些天,其实齐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把东北、发展,还有他自身的优势统一起来。

好吧,想了很久,就统一出来一个羽绒产品。

首先,东北在大环境下的萎靡是必然的。

真不是东北人不行,也不是不想繁荣。

就像回来的路上,齐磊得出的那个结论一样,东北的产业结构就不适应大环境的发展节奏。

抛开那些所谓的、人们都在议论的问题(不能写)。

那些有诱因,但是不是决定性的缺陷。

真正的问题在于,东北的优势产业,一是重工业,二是农业,三是教育。

重工业,很大比重是军工和国家级项目。之前就说过,对民生的转化率有限。

农业,就更不用说了,这玩意更没有利润可言。

而教育……

教育向产业化优势的转换,需要的是商业。

而商业方面,高技术含量产业的优势不比沿海地区。

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你的气候劣势又明显,比不过其它人口大省。

再说直白点,你三个农业省,由于历史原因遗留的教育资源、城镇化资源,看上去很强,很有底气。

可是,去和其它地区比经济发展,这就是天然的没有胜算好吧?

甚至可以说,没有可比性,属于强行给自己加戏。

原本齐磊还琢磨着,借三石的东风,可以让哈市在it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三石,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愿意落户哈市。

事实证明,有点天真了。

就算人才方面不存在障碍,可是你毕竟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毕竟一年有半年光秃秃,零下二三十度啊!

这是行不通的。

还是得从实际出发,在优势的农业、重工业、教育这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于是,齐磊首先想到的就是羽绒产品。

第一,是原材料。

东北是东北白鹅的产地,国内鹅绒的主要产地之一。

而龙江省做为对大毛口岸,同时可以便捷地拿到大毛的进口鸭鹅绒。

第二,是劳动成本。

98年的下岗潮,对东北冲击最大,余波未息,城镇居民有大批的廉价劳动力。

第三,是建设成本。

这一点,只要是个东北人就知道,几乎每一座东北的城市都有一纺织厂、服装厂、劳保用品厂。

而这些工厂多半处于半停产状态,只要花很少的钱整合起来,能马上可以投入生产。

第四,是整体氛围。

这么说吧,在03年,没有完全陷入衰退的这个时期,哈市不说是全中国最时髦的城市,也是最时髦的之一。

哈尔滨的女孩敢穿、会穿,也爱穿。

哈夏会、冰雪节等等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又为这里赋予了文化气息。

这些都是可以利用,可以融合进品牌的价值赋能。

甚至被视为劣势的气候因素,都可以成为品牌宣传的优势点。

“没有人比东北人更会穿羽绒服,引申到没有人比东北人更会做羽绒服。”

别的服装品类可能比不过浙江、广东的企业,但是羽绒制品,齐磊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