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事了。郭圣通和阴丽华都有儿子,结果,郭的儿子立了太子又被刘秀反复变成阴的儿子了,一笔乱帐。
历史上贞观十年就过世的长孙氏,只做了十年皇后,李世民再没有立皇后了,后面十三年他只有一个孩子出生。亲自抚养皇子公主。并开创了帝后同穴合葬的先例。
至于长孙皇后死后名声,她的三个遗嘱简直是典范,而且说明她并不是不理朝政不拿主意的人。长孙皇后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失德可以被攻击的人,她本人过世早,没有搞干预朝政的事,再她多次请求少给外戚权利,后来长孙无忌的事也怨不了她。
且佩服她有先见之明,而且长乐嫁给无忌长子也是为了后期保护无忌一家的考虑,只是长乐只活了二十几岁。
长孙皇后是生前活得相对幸福,做皇后肯定有责任,不过想想吕后之类遭遇的危机,她担心是反而是老公对我太好该怎么办~死后名声更好,可谓名垂青史。
长孙皇后可谓完全符合华夏传统观念包括现在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干涉丈夫的事业,但却能在关键时刻适时提醒,夫妻双方感情甚好但就是不显,尤其是在古代似乎并不喜欢渲染成功男性和妻子感情有多好。
随着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贞观帝后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
其实不然,从古至今各种关于贞观帝后的传说一直屡出不穷,而且大多和“病”跟“吃”有关,往往都是长孙皇后凤体抱恙,唐太宗急着发动全国找秘方,然后吃了民间的各种美食名药就好了。
事实上在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的古代,天子脚下都未必能知道皇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民间的老百姓就更加不可能清楚了
。所以很可能是因为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那些大事长孙皇后一生病,唐太宗又是急得延请高僧祈福又是下令全国广修庙宇为妻子积福;长孙皇后诞皇子李治,唐太宗高兴得普天同庆,每个有幸与李治同天出生的人还能得到额外的粮食赏赐。
随着这样一次次的昭告天下,百姓们心里就留下了这样一个固有印象修庙了,是因为皇后身体不好,有米拿,是因为皇后生宝宝了,所以长孙皇后怀孕患病由孙思邈引线诊脉传颂千古;唐太宗为产后体虚的爱妻访求一种名为蜜碗的美食;唐太宗亲自酿了葡萄酒与长孙皇后共饮等等,这些传说经久不衰,至今未歇。
而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事迹,也历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如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唐太宗对妻子的这首诗是“见而诵之,啧啧称美”,但偏要有老学究认为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却“作情艳,恐伤盛德”;又如长孙皇后一双保存至宋时的岐头履,“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为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中有两系,首缀二珠”——这双岐头履由鲜艳光灿的羽毛织成,黄金珍珠点缀其中,后来传到宋代秘库中。
此履制作精细绝伦,宋朝画家米芾奉命为文德皇后履作画题字,后又流传到明代,亦被时人当做国粹来保存,有人欲出数万钱只为看一眼,主人仍不许。而这只遗履的出现,也使长孙皇后“布衣补丁”求贤德的说法不攻自破。一双鞋子尚且如此华丽,那么衣饰的华丽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实上史书记载的也是长孙皇后对这些衣饰物品的态度是够用即可,没有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而不是说她苛求自己,只穿破旧或打折补丁的衣服。
而这双饰金缀珠、丹羽织成的遗履也恰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长孙皇后灿若丹羽,金裹珠耀的华丽一生确实是惊世华丽,在一个男尊女卑,丈夫是天的社会里,即使嫁的是一个普通男人也不能轻易说“不”,对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但长孙皇后却常常气定神闲对皇帝丈夫说“不”——不想发表意见时,无论皇帝如何问,就是不说;不想让兄长为官时,即使皇帝反对,兄长也一定要辞官;想要赦免兄长时,就算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