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说都是前朝皇后,有理智的人知道,他们不会为了个人私欲而去玷污前朝皇后。
而萧皇后名声被败坏得最严重的一次,是源于北上突厥。
武德三年,处罗可汗派人迎接萧皇后及杨政道,立杨政道为隋王,在定襄建立政权,延续隋宗庙祭祀,史称“后隋”。后隋土地狭小贫瘠,国民稀少,主要是沦为突厥奴隶的一万余人,而且杨政道只是王而非皇帝,连西梁都不如。面对此情此景,萧皇后此时怕是已经心如死灰了。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三年二月,处罗迎之,至于牙所,立政道为隋王。隋末中国人在虏庭者,悉隶于政道,行隋正朔,置百官,居于定襄城,有徒一万。
有人问了,突厥风俗迥异,此时已经成了隋室的庇护,难道不会对萧皇后有想法吗?隋朝义成公主不久先后嫁给四任突厥可汗吗?
因为义成公主的身份和年龄,与萧皇后正好相反。身份上,义成公主是隋朝和亲公主,迎娶她那就成为隋朝姻亲关系,在乱世之中更方便介入中原事务,获取政治收益;萧皇后是杨广的皇后,如果收为妻妾,反而不再是隋朝姻亲关系,丧失政治收益。至于年龄,虽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推测
隋义成公主,开皇十九年(599年)嫁给年长的启民可汗,此时大约十几岁,为了说明情况,取最大值十九岁。大业五年(609年)启民可汗去世,此时,义成公主二十九岁。长子始毕可汗续娶年轻貌美的继母。武德二年(619年)始毕可汗去世,弟弟处罗可汗继位,续娶义成公主,三十九岁的义成公主生下一个儿子。一年后,处罗可汗去世,弟弟颉利可汗继位,再娶义成公主,此时义成公主四十岁。
假设义成公主十五岁嫁给启民可汗,那么最终嫁给颉利可汗时只有三十六岁。
因为当时窦建德还要依靠东突厥的势力扶持才可以在中原争霸,而这个时候,东突厥的处罗可汗以自己的妻子是隋炀帝堂妹的身份,要“迎接”萧皇后北上。
处罗可汗这一招就真的让人不得不有所质疑了,因为他这样做的政治意义根本不大,而且东突厥还有着“收继婚制”的落后传统,这个传统顾名思义,“后宫”是可以被下一任皇帝继承的。
另一方面,窦建德不敢和东突厥翻脸,因此只能让萧皇后北上。
过了不久,李世民一战把窦建德、王世充给打废了,就是这么个差错之下,萧皇后失去了回归中原的机会,反而还糊里糊涂地北上突厥,李世民想救她,也救不了。
这个时候开始,李世民其实和萧皇后多了一层关系,这就是“母婿关系”,因为李世民娶了隋炀帝的女儿“杨氏”为妃子,虽然杨氏未必是萧皇后所生,但也是杨氏的“嫡母”,是李世民严格意义上的“岳母”,而一统天下的他,把岳母救回来,非常有必要。
在历史上,隋朝杨家和唐朝李家一直都是有亲戚关系的,李世民和萧皇后也是,只是一开始还算疏远,但在纳杨氏为妃后,这个关系就真的亲密了许多。
公元626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取大唐最高权力,改元贞观,但也是这一年,突厥的新可汗颉利可汗还带着数十万骑兵南下包围长安,逼着李世民不得不立下渭水之盟。
这一年的大唐和东突厥关系还是很微妙的,而且大唐略逊于东突厥,李世民难以把“岳母”给接回来。
还在东突厥的萧皇后也很可怜,因为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又被颉利可汗继承了,她也承受了同样的命运,别人对她的风言风语更多了,这个时候,她也已经快六十岁了。
直到贞观四年,此消彼长的发展让大唐找到了机会,李世民命李靖北上,趁机剿灭分裂的东突厥,李靖受命发动突袭,一次次打破了东突厥的诈降、突围等计谋,最终俘虏东突厥的首领,一举灭掉了东突厥,而隋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