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逸,你是不是真的要去打仗了呀。”很偶然的听到李丽质这么问她,罗逸此时也是一愣。
事实上因为“岁月静好”,罗逸和李丽质都很少说这方面的事情。
但是显然李丽质不是傻子,能够意识得到如今朝廷内外还是很紧张的。
“没办法的事,很多时候这仗是必须要打的。”
“我知道的……”李丽质作为李世民的女儿,又岂能不知道这个原因。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人谈不上什么圣母,毕竟战争真的就是一触即发的事。
李丽质自然没说什么,但事后罗逸也是有几分踌躇。走在回罗府的路上时,也算是若有所思。
其实在罗逸看来武德、贞观两代人几乎年年都在打仗,不过也能理解,这是立足的根本嘛。
其实罗逸对于初唐还是了解挺到位的,尤其是如今在蓝田县和佃农一起相处了有几月光景,算是更加的了解。
总的来说,大唐管理百姓用的是均田制、租庸调。管理军队用的是府兵制。
那么首先是均田制。
“饿上三天歹心生”,天下大乱的时候,你想让人跟你干,就必须先管饭。从古至今,如何管饭主要有两种渠道
第一种是到处抢粮抢钱抢娘们,也就是土匪、流民型。这种兵不得民心,不是主流,所以不是我们谈的重点。
第二种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把土地分给大家,然后收租子。能成大事肯定都属于这一种。
不过要注意,分给大家的土地一定要是无主之地,也就是战乱的时候,死去的那几千万人的土地。如果是当地土豪、富农、中农的有主土地,你是不能随随便便分的。
咱们古代最擅长的就是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你要把敢把这些人的土地都给分了,他们会和你拼命,分分钟教会你做人。
别听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军天天吆喝着平分土地,这样喊的人就没有成功过一次。另外,他们这样喊也就是骗骗文盲,先把大家骗进去再说,最后也都不会分。
就拿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巅峰太平天国来说吧,虽然颁布了《天朝天亩制度》里面清清楚楚的写了“平分田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但是,起义了14年,根本就没实施下去过。
这些无主之地怎么分给老百姓,各朝各代不太一样,但归纳起来也就三种
第一,把这些土地直接分给老百姓,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这一代人死后,还可以传给下一代。这就是秦汉时期的授田制,清朝的更名田。
第二,这些土地的所有权都是大老板的,只是租给老百姓们种。老百姓死后,是不能传给下一代的。这就是曹魏时期的屯田制。
曹操这人比较狠,老百姓们的收成他要分六成。不过他的后代更加不是人,最后竟然收到了八成。
第三,这是前两种的融合。皇帝分给老百姓一百亩土地,二十亩是百姓自己的,只能种桑麻,可以传给下一代。
八十亩是朝廷租给农民的,只能种粮食,农民死了之后朝廷要收回。这就是北魏到唐的均田制。
这三种制度大家觉得哪一种更先进?
答案是没有更先进,只有合不合适。
土地私有的秦汉很强大,土地公有的曹魏也不弱,土地公私结合的唐朝也厉害。都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都有利于经济恢复。
当然,也都有一个大弊端,解决不了土地兼并问题。虽然在宋朝之前,朝廷都严厉打击土地兼并,但是都没啥卵用。
二八原则,20精英,80普通人。不论你怎么打击土地兼并,几十年后,土地就必然往20的人手里跑。
两百年左右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必然愈演愈烈,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家打打杀杀,再死三分之二的人,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