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了谢,关心的问了问郑先生的家眷。
又问郑先生这一阵子有没有外出寻找美食。
郑先生说道“上了岁数走不动了,这一年没怎么出门,顶多附近走走。付东家,你这次来是否要开点心铺子,老朽还惦记着你的银须酥哪。”
付昔时回答道“是准备开一个,不过不是我开,是我娘家兄弟。过阵子就到了,到时麻烦智先生多多指教。”
“指教谈不上,我倒是有口福了。听说你在应天府的酒楼菜做的不错,想着有机会去尝一尝。”
付昔时说道“好呀,郑先生要是有空这次跟着我回去,我公爹非常好客,就喜欢和读书人打交道。”
郑先生笑道“我这次来正有此意,本来就想着去应天府见一个老友。昨天听说你过来了,想着到时候跟你一路。”
付昔时也没问他的好友是谁,问了也不认识。郑先生和叶田卓一样,一个四处看山水,一个四处吃美食,走南闯北认识的人多。
这么说定了,郑先生临走前说开铺子方面,有事就去找他。
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吃方面郑先生是行家,以后让原海好好请教人家。
第二天原海他们到了。
付昔时带着老铁去小宅子,她都不记得这个舅舅长啥样。
一见面,感觉是叫焦大人的弟弟,同样一脸的麻子。
也不是麻子,是满脸的坑坑洼洼,神色是赶路的疲倦。长途跋涉一路奔波。也是辛苦。
原海好一点,毕竟年轻。
付昔时和老铁上前请安,她称呼舅舅,老铁称呼舅爷。
坐下说话,付昔时说道“铺子已经找好,原海和舅舅先歇两天,回头我带原海过去看。怎么布置你看着办,干活的人找冯二叔就行。回头在我那冯二叔和一个朋友吃饭,介绍认识一下。以后我回去了,有啥事情你也好找冯二叔。”
原海一一答应了。
付昔时看原海,那年养母带她和小云来石河镇的时候,他还是个小毛孩,现在都当爹了。
他长得像养母,五官平平。
舅舅温志俊,说话平和,付昔时感觉和豆老爹很像。没听杨某说过温家舅舅是读书人,她还以为是普通的乡下人。
原海从应天府带了两个厨子,其他人手从作坊里挑。
付昔时让张大嫂先从庄子里找了两个婆子,在小宅子里干点杂活做个普通饭菜。
两天后付昔时在她住的宅子里亲自下厨,请了冯二叔和郑先生,给他们介绍原海和温家舅舅。
冯卓光把原海当自家外甥一样,对温志俊也一口一个大哥的称呼。
不用问,他知道是付昔时养母家那边的舅舅。如果是亲舅舅,那他只有跪着回话的份。
郑先生和温志俊相谈甚欢,俩人对杂七杂八的东西懂得多,无论是是吃的还是书本上的。说起哪个地方的风俗,也能聊到一块。
冯卓光拍着胸脯给原海说道“在辽东都司有啥提他的名,没人不给面子。”
原海连敬冯卓光三杯酒,态度恭敬而又自然,感谢话说的让人听了舒服。
付昔时和原海打交道少,对他刮目相看。不愧是养父养母的亲生儿子,以后付家有他也能立起来了。
对于养母家来这开点心铺子的事,付昔时只起个引路的作用,不会过多的干涉。要放手让原海自己独立做事。大包大揽并不是爱,该放手时就放手。
原来总觉得原海还小,这一回看出来了,是她自己老停留在几年前,他她在成长,别人也在成长。
想一想前世,自己亲弟弟十五六了,亲妈都说她他还小。
付昔时生气说,是不是跟隔壁家的刘奶奶一样,她儿子四十了,刘奶奶还一口一个我儿子还小不懂事,你们别计较。
当妈的觉得自己的儿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