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月中冲产量!(6 / 7)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5780 字 5个月前

和工人们仿佛不知疲倦的干活,仅仅一个小时过去,灰口铸铁材质的手榴弹壳体产量达到三百个,60毫米迫击炮弹壳体产量十个。

随后,经过自然完全冷却的手榴弹壳体和炮弹壳体,则被送到兵工厂,用于生产完全体状态的手榴弹和炮弹。

……

翌日。

旭日东升,沉眠一夜的黄土高原迎来新的曙光。

柳树沟入口处,一辆道奇卡车整装待发,警卫员吕俊羽和三名荷枪实弹的战士站在车旁,军姿屹立。

今天是余华出发前往榆林考察的日子。

余华和陈康沐浴于清晨时分的阳光之中,两人似如朋友般不快不慢走在煤渣路上,向柳树沟入口而去。

“昨晚没睡?”陈康打了一个哈欠,关心道。

“睡了一会儿,跟教授一起连夜把带式输送机的图纸画了出来,高炉的铁矿和焦炭进料口配备传送带,便能大幅度提升原料输送效率,另外我还设计了一款手摇式球磨机,一个滚筒,里面放上很多铁球,就能研磨铁矿石,节省人工,制造起来非常简单。”

余华很是享受早晨的阳光,眯了眯眼,露出舒服的神态:“还有二棍斜轧机,等这台机器搞定,兵工厂就能量产无缝钢管,不过暂时由于缺乏机床,想要造出真正的迫击炮可能还要一段时间。”

造出无缝钢管,知识制造迫击炮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

“我不是一个把谢谢挂在嘴边的人,不过我还是要对你说一声谢谢。”

陈康听到余华交代的信息,轻声道谢:“军工局能有如今这个局面,与你的付出离不开,谢谢你给了我们余氏七塔技术,也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为我们找来了庄教授。”

“这是我该做的。”

余华看着陈康双眼布满血丝,笑着回应道:“昨晚您也没睡?”

“昨晚冲手榴弹产量,熬了一夜。”

陈康点头,颇为神秘的微笑道:“要不要猜猜昨晚兵工厂生产了多少颗手榴弹?”

“手榴弹的话……1000颗?”余华闻言,若有所思,沉吟一番,给出了心理估算的产量数据。

手榴弹和手榴弹壳体可不是一回事,余华还是很好奇如今柳树沟兵工厂的手榴弹日产量,按照规模的话,一千颗左右差不多。

“猜的八九不离十,昨晚总共生产1165颗手榴弹,这是目前军工局最高的手榴弹单日产量,是昨天单日产量的38倍。”

陈康轻声感叹道:“之前规划每天生产一万颗手榴弹的目标,可没想到单日产量这么快就到千级,已经赶上当年苏区总兵工厂的水平。”

规划一万和实际一千,两种概念的影响截然不同。

昨天手榴弹单日产量30颗,徘徊于两位数,而今天1165颗,直接突破千级,飙升到四位数。

说真的,陈康现在都觉得有些虚幻,感觉这个产量数据不真实,纵观以往,唯有鼎盛时期的苏区总兵工厂能达到这个水平。

可问题是苏区总兵工厂唯有极少数时间,手榴弹单日产量突破一千,大部分时间每天能造个几百枚黑火药手榴弹,就达到高产水准。

“这说明您的工作非常有成效,我记得您以前不是主管部队的吗?怎么会调来担任军工局长。”余华笑了笑,好奇道。

对于旅长担任军工局长,余华一直处于好奇心理。

莫得办法,按照他对旅长的了解来说,这个时间节点旅长还在抗大学习,到了八月份立马接收改编成为八路军,直接走马上任,去386旅担任指挥官。

现如今,陈康却是军工局负责人。

世界真奇妙。

“你问我,我问谁?之前我对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