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如今有五个阁臣,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合,权责划分已经逐渐趋于明晰。
这些呈递上来的奏本,虽然来源驳杂,但是大致来说,就是都察院的御史,各寺院的堂官佐贰官,以及武臣这边的勋戚。
都察院的奏疏,一向是由王翱票拟,老头子显然十分谨慎,只给了区区的几个字,事关重大,请圣裁!
寺监这边,主要是鸿胪寺和太常寺,这部分是次辅高谷负责,他的态度就比较明晰,使团可以遣派,但是瓦剌狡诈,须谨防其假借送归上皇之名,再扰边境。
换句话说,高谷支持和瓦剌的和谈,只不过觉得谈判的时候需要谨慎。
另外就是武臣勋戚这边的,归由俞士悦来票拟。
他的立场也十分明确,边境局势仍旧紧张,瓦剌虽退,但仍有小股流寇屡次犯边,当以边务为主,迎回之事从长计议。
从三人的票拟当中,可以很明显看出,高谷是持谨慎支持的态度,俞士悦则是持反对态度。
至于王翱,暂时还摸不清楚他的心思,但是看他如今的态度,只怕也是偏向于再观望一番。
高谷的态度并不让人意外,他出身士林清流,儒学大家薛瑄和他是好友,薛瑄既然站在了杨善那边,帮忙游说高谷是正常的事情。
不过,俞士悦的态度倒是叫他有些意外。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明确的提出应该暂缓迎回太上皇,可是冒着风险的。
别说什么迎合天子的话,就算是朱祁钰这个皇帝,明面上也不能直接否决迎回太上皇的提议。
更何况,作为文臣,士林中的名声,有些时候是要重过圣宠的。
沉吟片刻,朱祁钰转身对舒良问道。
“这些日子,内阁的俞士悦,可曾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举动?”
舒良在各个地方撒下的人手,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搜集各家重臣的行踪,查探他们的交游。
平日里朱祁钰没工夫一一去记这些,但是舒良作为东厂提督,却是务必要记清楚的。
略一思索,舒良便道:“回皇爷,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俞阁老秉性清正,这次过节也没怎么出门,大多都是只送了拜帖和年礼,不过,近些日子,他倒是往天官大人府上走了几次。”
朱祁钰皱了皱眉,有些诧异。
“王文?”
他印象当中,俞士悦和王文这两个人,除了一些公务上的往来,可素来都没有什么私下的交情。
心中微微一动,朱祁钰开口问道。
“他之前去拜访过王文吗?”
舒良摇了摇头,道。
“之前的时候,就只有天官大人继任吏部尚书时,俞阁老和兵部的于尚书,一同前去道了个贺,不过,只待了盏茶时候,便告辞了。”
于谦……
朱祁钰似是想到了什么,紧着问道:“那这段时间呢?”
见到天子如此关注此事,舒良也提起了精神,仔细的回答道。
“这段时间,俞阁老统共往天官大人府上去了三次,分别是除夕日傍晚,初三日朝廷开印之前,还有就是今日,镇南王的案子审结后,又去了一次。”
“这三次,每次除了除夕日待了大约一炷香时间,其余两次,都差不多是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左右。”
除夕日?
这么说,俞士悦和王文的交往,是从他那天从于府离开之后开始的。
朱祁钰的神色有些复杂。
是于谦吗?
似乎除了他之外,朝中也没有人,能够让俞士悦如此信任的了。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王文在这件事情上是什么态度,于谦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
虽然说,迎回太上皇的事情,一直没有被放到正式的朝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