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的地方,各位大可指出,你们的职责也是如此。至于方才这位仁兄说我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原因就在这二十家学院。”
方才大伙都在猜测李奇来这里是不是因为这事,但那只是猜测,现在他们都明白了,李奇还就是冲着这事来的。
又有一名士子道:“国相之言,我不敢苟同,增开学院,此乃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只是争取让更多的好学之人读上书,这何错之有。”
李奇道:“我没有说这事错了,我只是说你们忘恩负义,你们从头到尾根本没有考虑到朝廷的难处。”
一名商人起身道:“国相,我以为我们感激朝廷的方式,应该是履行一个大宋百姓的一切义务,我们杭州百姓,不管是商人,还是农夫,每年都交足税收,从未拖欠过一文钱,也不让朝廷为此事劳心,甚至还捐钱帮助朝廷建立修葺房屋,如果朝廷有困难的话,我们绝不会多说半句,但是别说朝廷了,就凭我们杭州的财政,足够增开二十家学院,根本无须劳烦朝廷。”
“无须劳烦朝廷?”
李奇轻轻一笑,道:“你这是在让皇上难堪啊。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偌大的杭州,又如此富裕,竟然只开一间学院和一间医院,这对于杭州而言是远远的不够呀,我还可以告诉你们,在未来规划里面,朝廷在杭州设定的学院和医院都是各州县最少的。”
这他们倒是不知道,听得心中一惊,这是什么情况?
李奇扫视他们一眼,笑道:“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很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这么做,我杭州这么达,你竟然只安排极少的份额给我们,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当初朝廷给予杭州极大的优惠时,别的州的百姓是怎么想的,他们容易也会这么觉得。朝廷是在厚此薄彼,把所有资源都给了杭州。我们连汤都没有喝。
天下间,不只有杭州的百姓是皇上子民,你们可有体谅过皇上,如今杭州已经起来了,除东京以外,就属杭州最为富裕了,皇上若是还一味的照顾杭州,那就做过了。你们现在的生活好了,要求高了,但是很多地方的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只要有一个百姓吃不上饭,皇上就是寝食难安,为此朝廷才会决定在西边,西北边,最南二郡多建立一些学院、医院,造福当地的百姓,带动当地的经济。
特别是西北边。没有那里的百姓在前面给你们顶着,杭州能够如此安定吗?做人可不能忘本,你们不能只看着自己缺少。大家都是大宋的子民,应该相互帮助才是,我个人对于你们这种自私的做法感到非常失望。”
这一番话说得二百名立法司是左右相望,面色稍显的有些尴尬。
一位年长的农夫道:“国相大人,我们这么做绝无让皇上难做的想法,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儿女都想能上学读书,将来为国效力,如今凡事都要识书认字,老汉自从选入立法院后。才明白读书的重要,只想自己的后代能够读上书而已。可别像小老儿一样了,临老才来学。”
不少人纷纷点头。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读书,就是这么简单,而且面对如此富裕的杭州,百姓的需求还是增多了,他们迫切的需要学院这个东西,而蔡敏德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在这个关口上,提出这个要求,这就是蔡敏德,他商业眼光要比一般商人更加长远些。
李奇道:“你只不过是想自己的儿女读书上,但是还有很多父母却只是想自己的儿女不饿肚子,相比较起来,你认为谁的要求更加小,更加普通呢?”
一个士子就道:“国相,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因为钱的原因吗?但是我们杭州的税收如今已经升至能与汴梁相提并论了,如此高昂的税收,为何不能给我们增开二十家学院?”
“二十家学院对于杭州的税收而言,的确不多,但是每笔钱朝廷都有规划的,其实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