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 不讲理(1 / 3)

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容闳在三十年前就加入了美国国籍,实际上是个美国人,所以,容闳有足够的理由在幼童出洋肄业局的问题上站在学生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和清帝国的根本利益是相抵触的。

李牧并不关注容闳的国籍问题,毕竟李牧也加入了美国国籍,这对于华人群体来说其实都是一种背叛,当然了,如果考虑到清帝国的存在,那么这种背叛也可以理解,李牧加入美国国籍是为了活下去,容闳也有类似的理由,以此类推,那么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学子们应该也有类似需求,这不是李牧和容闳可以决定的,应该由学子们自己决定。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陈老头和容闳来找李牧,而是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学生们来找李牧,那么李牧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提供帮助,反正李牧和清帝国的关系已经非常恶劣,就算在坏点,也坏不到哪儿去。

送走容闳,李牧考虑再三,还是把严顺叫来,让严顺去一趟斯普林菲尔德,如果真有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学生不愿意中断学业返回清帝国,那么李牧肯定会提供帮助,在这一点上,李牧看不上清帝国这种小家子气的行为,更佩服另一个时空共和国领导人的魄力,当时共和国送出去的公费留学生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回国,但是共和国并没有因噎废食,哪怕很多人拿着公费留学,学成后却不愿意回国,共和国也没有中断把人送出去学习的决心,哪怕十个人出去有一个愿意回来的,这种代价都值得。

事实证明,共和国的决定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有这种魄力,所以改开之后,共和国的国力蒸蒸日上,那些当年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滞留国外不归的公费留学生们,又开始绞尽脑汁想回国搭上共和国发展的顺风车,这一次共和国还是没有拒绝,这就是大国风范。

和共和国的统治者相比,清帝国的统治者就是标准的小肚鸡肠,他们也没办法大度,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适当的防范是必要的,太后为什么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因为友邦不会危及清政府的统治,为了更顺利的从清国榨取利益,友邦甚至要帮助清政府维护统治,而“家奴”却是很危险的,如果把过多的权利交给汉族官员,那么早晚一天,旗人会被赶回老家,那对于旗人来讲,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严顺办事很有效率,去了一趟斯普林菲尔德,马上就带回来两个在幼童出洋肄业局出了名的学生,这两人都因为私自剪掉辫子被幼童出洋肄业局开除,被开除时,他们一个已经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入取通知书,另一个则是在耶鲁大学二年级就读。

“容和谭都是南公理会的成员,信奉基督教这种事本来就是被幼童出洋肄业局禁止的,再加上他们又剪掉了辫子,所以他们被幼童出洋肄业局开除,我到斯普林菲尔德的时候,他们躲在朋友的家里,后来通过奥利维拉向我求助,我把他们带回来,暂时安置在理工学院,据容所说,幼童出洋肄业局还有学生愿意留在美国完成学业,但是我没有机会接触到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学生,他们已经被集中管理,哦,容是容闳的族弟。”严顺最后介绍了容和容闳的关系,李牧马上明白了为什么容闳会在幼童出洋肄业局的问题上和清国来的学业监督作对。

在原本的历史上,容揆和谭耀勋就没有听从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安排,中断学业返回清国,他们俩从幼童出洋肄业局逃走,后来都完成了学业,容揆后来在驻美使馆工作,谭耀勋则是命运多戕,从耶鲁毕业的那年秋天,谭耀勋因为肺病死亡。

有了李牧和骏马附属学校,确实是给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便利,只要他们到骏马附属学校求助,那么他们就能脱离幼童出洋肄业局的监管,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官员们当然也知道这个事实,所以严顺没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生,否则严顺应该能带回来更多人。

“一个哈佛,一个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