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教授指着打开的粮袋子说“这里面陪葬的军粮,实际就是先秦的五谷,稻、黍、稷、麦、菽。”
要说这些知识,在场的大部分那都是行家。
但是对照实物再看就
“这么一堆黑乎乎的颗粒状,郝教授你是怎么区分出来的?”
有人弱弱的问。
郝教授勾唇一笑“先秦的文献资料并没有说五谷具体指哪五谷,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对《周礼天官疾医》内容“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中的“五谷”做“麻、黍、稷、麦、豆也”的注释。”
颜华担心郝教授一直说话缺氧会比较快,接了话“但东汉经学家赵歧则对《孟子·滕文公上》内容“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中的“五谷”做“稻、黍、稷、麦、菽”的注释。”
“另外,东汉文学家王逸也对《楚辞·大招》“五谷六仞”中的“五谷”做“稻、稷、麦、豆、麻”的注释。”
郝教授很是赞赏的点头“不错。”
“三种注释,主要分歧点在“稻”和“麻”上面,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经学家所处的地区不一样,能接触到的谷物也不一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先秦时代的主要谷物作物为黍、稷(粟)、麦、菽、稻、麻。”
郝教授再指了指那些粮袋子“这里并没有麻,所以这里陪葬的五谷是稻、黍、稷、麦、菽。”
“古代的黍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黄粘米,其是最早被驯化的农作物之一。”
“黍比较耐干旱,适合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同时又是酿酒的好材料,商代时期就广泛种植黍来酿酒。”
“稷被驯化时间则要晚于黍,稷就是我们现在的小米。”
“稷在当时作为五谷之长,因为非常适合黄河领域的气候条件,产量也高,故而在商周时期的种植面积也最大。”
“菽就是大豆,菽在春秋末期及战国时期取代了黍的地位,成为黄河流域仅次于粟米的主要食物。”
颜华顺口接了句“菽能取代黍的地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菽的产量大,适应性强,耐贫瘠;”
“二是春秋末年石磨的发明(相传石磨为鲁班所发明的)及普及改变了菽等食物的食用方式,即大豆可以研磨成粉做成豆饼等。”
“战国时期,随着南方人口的增加,长江流域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逐步得到提高,稻米的口感虽然好,但当时的稻米单位产量极低,所以依然没办法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且只有上层贵族才能食用稻米。”
稻、麦不必解释,古往今来这两种粮食的名字都没有变过,谁都认识,所以这很默契的一老一少都没有再提。
看着眼前的实物,众人有种正在上课的错觉。
虽然眼前的实物例子全都是黑乎乎的,但经过郝教授的讲解,再看向那些黑乎乎的粮食时,就越看越形象了。
众人一脸的恍然大悟状,很是捧郝教授的场。
郝教授心情颇好,让颜华拿着几个样品密封瓶,每种粮食都装一点带走。
万一后续出了什么变故,起码他们现在有记录有样品。
这些将来都会是极其宝贵的文献。
颜华的速度很快,执行力极强。
五只小瓶子被放进工具箱中,郝教授带着众人继续向前。
艮卦最下面是一个长横,所以他们并没有再遇到石门,很是通畅的走到了头继而向上。
入眼依旧是尸体,几个朝代混搭的装束,如同刚死不久的外表,让见了第四回死人的众人依旧不适。
尤其这一层并未发现什么机关。
但这些尸体就倒在了这空空荡荡的一层,死因成谜,死状奇特。
众人每见到一次都会觉得全身的血液发凉,汗毛倒竖。
默不作声通过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