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室里,创作团队的成员们又一次陷入了严肃的讨论。之前关于按照原着创作《楚明皇》改编剧的决心刚刚下定,新的难题又摆在了眼前。
编剧皱着眉头说道:“大家都知道,罗越的《楚明皇》小说突出的就是‘言不必称希腊,光从东方来’,这种观点在小说中的体现就是汉朝催生基督教,唐朝催生十字军东征,蒙古催生大航海。这是从东方视角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独特解读,可是这严重挑战了欧洲中心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投资人那边恐怕很难接受。”
导演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们不能否认这是基于历史事实的一种合理关联。汉代中国开辟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对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唐代中国的兴衰对中亚和西亚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间接促使了欧洲的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的直接联系,蒙古帝国分裂后的局势变化推动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历史联系,但在欧洲中心论的语境下,却显得格格不入。”
历史顾问点了点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尊重事实。但从项目推进的角度,投资人的意见又不能忽视。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既能在剧中体现这种东方视角下的历史关联,又能让投资人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经过一番思考,创作团队决定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深入挖掘剧情,以一种更委婉、更具说服力的方式来呈现这些观点。
他们从汉代开始构建情节。在汉代的长安,这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丝绸之路的起点。来自各地的商人、使者云集于此。在长安的市场上,可以看到来自西域的香料、宝石,来自罗马的玻璃制品等。同时,东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也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流也在悄然进行。
有一位名叫李生的年轻学者,他对西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充满好奇。他经常与来自西方的商人、传教士交流,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他发现,西方的宗教思想在与东方文化的接触过程中,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西方的传教士们在向东方传播他们的宗教的同时,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的相互影响为基督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随着剧情的发展,到了唐代。唐朝的繁荣昌盛吸引了周边各国的关注,长安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唐朝与中亚、西亚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中亚的一些城市,唐朝的文化影响无处不在,从建筑风格到生活习俗。
此时,在欧洲,由于中亚和西亚地区局势的变化,与东方贸易的受阻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一些贵族和教会开始策划十字军东征。而这种局势的变化根源在于唐朝对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影响力。唐朝的强大军事力量、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改变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这种连锁反应间接地影响到了欧洲。
在剧情中,通过一个欧洲骑士的视角来展现这一过程。这位骑士名叫约翰,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贵族子弟,但受到教会和贵族的鼓动,加入了十字军东征的队伍。在东征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这场所谓的“圣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以及与东方文化交流的深层次联系。
蒙古时期,剧情着重展现蒙古西征的宏大场面。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到之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蒙古帝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东西方的交流变得更加直接和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名叫阿里的商人,他是一个混血儿,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阿拉伯人。他借助蒙古帝国的贸易网络,在东西方之间进行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他发现,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发展,欧洲人对东方的财富和资源越来越渴望。而蒙古帝国分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