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团队不断探索《楚明皇》的创作内涵时,新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那就是小说中所描述的巫文化及其演变,以及诸子百家与巫文化的传承关系。
导演坐在会议室的首位,缓缓开口:“我们都知道,巫文化在小说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类从自然获取力量,顶天立地征服自然,以医术沟通生死,这是最初的巫文化内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发生了异化,我们要在剧情中准确地展现这个演变过程,并且要体现出诸子百家是如何分别继承远古巫文化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编剧沉思片刻后说:“那我们可以从远古部落时期开始描绘巫文化的起源。在那个时候,部落里的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就像部落的智者和守护者,凭借着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自身的经验,从自然中获取力量。比如,他们懂得利用草药来治病,这就是医术沟通生死的体现。他们还带领部落的人应对自然灾害,像是洪水来临时,他们根据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指导人们到高处避难,这便是顶天立地征服自然的表现。”
画面逐渐清晰,一个远古部落出现在观众眼前。部落里的巫穿着朴素的兽皮衣物,上面挂着各种象征自然力量的饰物,如兽骨、羽毛等。他的脸上画着神秘的图案,在部落的中央,巫正对着一位受伤的族人施展医术。他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与某种神秘力量沟通,一边熟练地将草药嚼碎敷在伤口上。周围的族人都带着崇敬和信任的目光看着他,因为他是部落生存的希望之一。
随着部落的发展壮大,人口增多,领土也不断扩张,血缘关系逐渐变得疏远。这时,一些掌握权力的巫的继承者开始改变巫原本的形象。
“这些人开始为了自己的权力私欲,对巫文化进行异化。”历史顾问接着说,“他们不再强调巫从自然获取力量和为部落服务的本质,而是将巫塑造成沟通天地、拥有鬼神莫测之力的神秘形象。他们通过举行神秘而复杂的仪式,让普通民众对他们产生敬畏和崇拜,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
在剧情中,可以展现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中,新的巫者在宏伟的祭祀场所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他们站在高高的祭台上,周围烟雾缭绕,他们口中高呼着与神沟通的话语,做出各种神秘的手势。台下的民众们匍匐在地,满脸敬畏。而这些巫者背后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掌控更多的资源和权力,他们利用民众对巫文化的敬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民众。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异化的巫文化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真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于是,诸子百家应运而生,他们分别从远古巫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各自的思想体系。
“儒家的‘敬鬼神而远之’,其实就是对巫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编剧说道,“儒家看到了巫文化中神化的部分可能带来的弊端,所以强调对待鬼神要保持一种敬重但又不迷信的态度。他们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的构建上。例如,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通过教育弟子,传播仁爱、礼义等思想,这是在去除巫文化中神秘主义的同时,保留了对祖先和传统的敬重。”
画面切换到孔子讲学的场景。在一片树林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坐在一起。孔子手持竹简,正耐心地讲解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弟子们认真聆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在这个场景中,体现出儒家思想对远古巫文化的理性继承。
“墨家的‘明鬼非命’也是对巫文化的独特传承。”年轻的策划人员补充道,“墨家承认鬼神的存在,但他们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的命运不是由鬼神决定的。墨家重视科技和实践,他们像古代的巫者一样,关注民生,积极探索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例如,墨家在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