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一场御前会议,就这样散去,只有几个中书舍人激动又颤抖地离去,几个宰相心思难猜。
三个宰相,一个又是财相,还是太少了。
李嘉随即又将从幕府中就任劳任怨的王宁拉扯出来,让他进入政事堂,加了参知政事衔,成为了第四任宰相。
由于他又身处军机处,掌管着军事后勤一类,参考中原的枢密使,被称作枢相。
有了四位宰相,朝堂一时间有了乱,但随即又平稳下来,夏粮的平安入库,让整个朝廷上下放下了心肠,国库有粮,心中不慌。
来自于湖南南平等地方的夏税,也慢慢地运到了岭南,千里迢迢之下,耗费令人咋舌,李嘉迁都的心,越发的坚定起来。
神武二年的上半年,天下一片太平,只是中原与岭南一般,都对于贪官污吏,进行严惩。
赵匡胤是个嫉恶如仇的脾气,尤其是刚即位不久,武人的脾气还未改善,所以,对于文官中的贪腐之徒,倒是看不过眼。
馆陶县有个叫郭贽的人,由于家中富裕,得罪了馆陶令,于是就被严格检地,家产大为缩水,心中分外的不平。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来到东京,托人告御状,说检田不均。
赵匡胤大怒,但并未听风就是雨,而是派人去重新调查检地情况,待得知果然不均后,立马将其流放至海岛。
商河县令李瑶受赃,也被弃斩于市,随即贪官污吏者,皆被砍头,后世那种对文人的宽容,在杯酒释兵权之前,是不存在的。
果然,赵匡胤又因武人贪弊,不善治民为由,开始大肆任免文人为官,进行集权。
南唐,到了六月,正是梅雨季节,小雨连绵,洪都的李璟,已然重病缠身,果然,不久,李璟去世,终年四十六岁。
太子李煜继位,受不了洪都的狭窄与潮湿,就借着丧事回到了金陵,而且还派使入东京,朝见赵匡胤,希望恢复李璟的皇帝名号,死后有些脸面。
死者为大,也是为了争取人心,更是好好剥削了一把钱粮回血,这般,赵匡胤终于同意,于是谥为李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于顺陵(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