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学识惊人,但是打仗却并不让人放心。准确的来说就是---喜欢坑队友。
还记得大凌河畔的祖大寿吗?
人家万分火急的时侯,张副总兵率领支援部队躲在皮岛晃晃悠悠,崇祯皇帝多次催促,人家来了一句:大风一直刮不停,船舶开不出港无法支援。
关键不知道什么样的大台风能刮一个多月之久?
所幸崇祯长在深宫,可能确实对沿海天气并不熟悉,但是半信半疑之下,还是让张焘赶紧滚回登莱。结果人家三天就到了。
只要不去前方送死就行。
张焘运粮团队的失约,导致了一连串的严重后果。
从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到十一月初九,长达百余日的封锁围攻,造成了大凌河城内的粮草严重不足,可怜了无辜的民夫多为其他官军的腹中之食。大凌河城内并非没有勇将,并非没有忠臣,但是饥饿的折磨让普通人无法坚持。
这场大败使大明辽西精锐一扫而空,造成大明朝廷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投降将领出现了,那就是祖大寿总兵。
虽然后来他又反正回到大明的怀抱,但是遭遇坎坷不断,乃至于后来又被迫投降清庭。很多人因此认为稍晚出现的巢丕昌投降才是投降的总兵级第一人!但是实际上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大明晚期第一个向敌人下跪投降的总兵就是祖大寿。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此以后,大明高级将领的骨气渐渐消磨殆尽。
崇祯四年,无疑是明清关系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是清庭对大明的全面进攻的开始点。这一年一大批大明精忠勇士殉国。
祖大寿杀害副将何可刚,最后却能安然无恙,还升职了?就像袁崇焕无权杀害毛文龙一样,祖大寿有什么权利胆敢杀害拒不投降的何可刚?行为一样,但是结局不一样,朝纲紊乱如此!
所以至此以后,愿意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越来越少!跟前期普遍的前赴后继完全不一样了。
保存实力,明哲保身,甚至踊跃投敌的却是越来越多,不胜枚举。
就像随着祖大寿的投降,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和张存仁等七十余大将跪在何可刚的尸体旁,向曾经的敌人首领皇太极(注1)顶礼膜拜,摇尾乞怜,而这些人很快都会成为敌人的马前卒,为清人的入关推进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战,大明军人的脊梁,断了。
当然也有那么一群人,却是明知结果但仍然努力逆天而行,却是一片公心,却是矢志不渝,却是奋斗到底,比如张可大、卢象升、阎应元、陈明遇、李定国等等。
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张焘副总兵的“光辉”历史就不一一列举了,虽然战绩并不光彩,但是毕竟为带兵多年的宿将,多少的警惕性还是有的。
所以大营门口倒也有卫兵检查进出。只是站岗的卫兵,看到新上任的把总大人到,赶紧敬礼,看过令牌后直接放行了。
这位把总来到了城中城隍庙外,有一个叫花子塞给他一个纸团,躲进巷中打开看过后,把纸撕碎,撒向了路旁的臭水沟中。本人立刻往护城河边赶去。
登州城内,黑水和密水交汇成一条大河流出城外,河流旁的柳树下,因为偏离城门楼,来往行人很少。这位把总轻轻摘了一根长柳条,折成一个弯圈圈,然后重新挂在了柳树上,犹如顽童一般。
只见一个灰衣短装的精壮汉子来到了这位把总身旁,轻声吟道:
明心朗观,转正法轮,狮吼雷音醒世界;
把总转过头,打量了一下来人,轻轻作答:
慧日高升,登宝连台,慈云佛雨润群生。
精壮汉子:来人可是吴进兴吴把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