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朱宜修(1)(1 / 1)

乌拉那拉宜修在元丰一朝当了十年的太皇太后,最终以七十岁的高龄无疾而终。

死前,一众孝媳贤孙守在身旁。

既是儿媳,又是亲侄女的青桐,哭得泣不成声。

她充满不幸的前半生,总算是被后半生的幸福圆满给治愈了。

乌拉那拉宜修的躯壳自然老死后,时锦的灵魂自动脱离,离开如懿传的世界。

然而,时锦并没有回到虚无的空间里,而是直接转到去了甄嬛传原着小说的世界。

……

大周朝。

紫奥城。

大雨滂沱夜。

朱宜修抱着浑身烧得滚烫的儿子,想要找太医救治。

可宫里所有的太医,都因为皇后朱柔则有孕,全被叫去了凤仪宫。

得不到救治的儿子,就这样死在了朱宜修怀中。

她抱着死去儿子的尸体,在雨中走了一夜,不断哭求:“老天爷,要索命就索我的命,别索我儿子的命啊!他还不满三岁啊……”

朱宜修因丧子之痛,哀毁过度,又被寒雨淋了一身,最后竟抱着儿子晕倒在了雨中。

等到再次醒来时,灵魂已经进入了朱宜修的身体。

无论是在剧版,还是小说,宜修这一生,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若要认真计较哪个悲剧性更深一些,时锦觉得还是原着的朱宜修更惨。

众所周知,甄嬛传有着很明显的红楼影子。

而红楼梦一大写作特点,就是伏笔众多,谐音梗一抓一大把。

朱宜修作为书里的终极大反派。

她的名字,以及身边伺候的宫人,都有着非常深的隐喻。

譬如她的四大宫女,绘春,绣夏、剪秋和染冬。

这四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春天画大饼,夏天让你怀孕看见锦绣前程,秋天让你胎儿一剪没,最后让你血染寒冬。

剪秋。

剪是剪掉,除去。

秋是秋天,代表着收获的季节。

皇帝辛辛苦苦播撒种子,盼着收获子嗣。

朱宜修却拿着染血的大剪子,将妃嫔的龙胎一个个剪掉,搞得皇帝子嗣凋零。

正因剪秋有此隐喻,她才成了四大宫女之首,宜修最信任的心腹。

总管太监江福海,福如东海,福气似江水般滔滔不绝。

宜修这个看似后宫最尊贵之人,却是最没有福气、最悲剧的女人。

具体到朱宜修本人,名字蕴含着三重隐喻。

第一重,宜是应该,修是修德,合起来就是这人应该修德行,少造孽。

第二重,宜是应该,修与休谐音,宜修就是宜休,这种残害丈夫子嗣的正妻,就应该休掉。

最后一重隐喻,在甄嬛传番外篇《夜深沉》,这是宜修的内心独白。

这一章提到,每个月的十五,是皇帝与皇后的月圆之夜,这是大周王朝百年之前就立下的祖宗规矩。

朱宜修刚入宫那会儿,听说宫里有这条规矩,只觉得可笑得很。

心想,来日她做了皇后,若是只有每月的十五夜可以和心爱的丈夫一起度过,该是多么可怜可悲的一件事。

何况,帝后之间平起平坐,想见面随时都可以见到,又为何非要在十五月圆之夜来呢?

综影视:我有十万死士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