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鸡肋(2 / 2)

关键在于,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和过人之处呢?要知道,尽管张定目前所器重的那几个人或许并没有特别出众的本领,但他们好歹要么是与张定一同成长起来的伙伴,要么就是来自同一个家乡的乡人。

如此一来,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十分亲近,而这种亲密关系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忠诚度有一定保障。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或者身为同乡,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使得他们更容易相互信任、支持和依靠。

那么,王雄有什么呢?世世代代都是千户的经验?算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想那么多干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以,不过你要从头干起,可有意见?”反正北边的探子应该要不了几天应该就有回复了,到时候就知道杨嗣昌是个什么情况了。要是没问题,人有点能力,再提拔不迟。

玩的,就是心跳。

“任凭大人差遣!”王雄说不失望是假的,之前好歹还是个千户,也算个大官了,结果现在要从头干起,不会是当弼马温去养马吧?

“好,你就先去李大手里报到吧,他过两天就回来了。”张定不知道王雄看到了李大是个什么反应,他很期待。

王雄自然不知道李大是哪个,反正名字很朴实无华就是了,应该比较容易搞好关系,这对他来说不算坏事,去哪里不是去呢?当即就答应下来:“是!”

张定摆摆手,王雄知道这是赶人了,也不废话,行了一礼,跟着那几个壮汉躬身退下,这既是带路,又是监视,王雄心知肚明,没有意见,谁让他是新人呢?还是从竞争对手那里跳槽过来的。

张定埋下头,在叶伏波的奏折上写到:第一名张元,第二名王伟,第三名白靖,其余的就按你们定下来的来吧。剩余的安排也按照你的计划来,我就不去了,搞完了着手改变管制了。

改变现行的官制制度,这可是张定长久以来心心念念却始终未能付诸实践的大事啊!要知道,他们当下所沿用的官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东拼西凑而成的“缝合怪”。

其核心是以张定本人的任命作为主导力量,但却缺乏一整套成体系且能够成熟稳定运行的官制架构。在此前规模尚小的时候,这样的状况或许还能勉强应付过去。

然而如今随着局面不断扩大、事务日益繁杂,如果继续这般将就凑合着走下去,那么毫无疑问,迟早会捅出大篓子来。

就在这难得的空窗期中,必须要抓紧时间,尽早将这件事情妥善处理掉,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激烈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假如杨嗣昌当真率领着他的人马全部赶赴四川,那么对于张定而言,这不啻为一个绝佳的机会!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志存高远的大丈夫,此时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李自成一人独占风头、出尽风头呢?绝对不行!张定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展现出自己的英勇无畏和智谋过人,在这场风云变幻的战局中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明末混日子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