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祸的陵墓里极有可能陪葬着数量惊人的珍贵典籍。
由于它们并未经历盗墓者的洗劫,这意味着其中众多的陪葬品大概率仍完好无损地保留着最初的形态。
而一旦借助灵源所蕴含的神奇造化之力加以精心修复,待到终有一日得以重见天日之际,也就无需担忧因岁月侵蚀而导致其受损毁坏了。
不仅仅是这些已知的历史遗迹,华夏大地是不是还藏着至今没有被人发现的陵墓遗址。
如果想知道有没有其他记录在册的历史遗址或者陵墓,那就需要对诞生的灵源之地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整合工作才行。
想到这里夏先衍赶紧想自己所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等待合适的时机让这些考古工作者去将这些地方筛选出来记录在册。
做完这一切后,他们一行人才再度踏上高速公路,风驰电掣般径直朝着涉县疾驰而去。
在涉县有一座非常重要的灵源之地,这座灵源之地与华夏人文始祖娲皇女娲有关。
夏先衍虽然已经知道华夏人文始祖诞生了,但是一行人只见到了华夏人文始祖——燧皇。其他人文始祖也并未露面。
回想起上次与燧皇分别时的情景,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般清晰可见。
夏先衍从华夏守护之灵口中,知道了华夏人文始祖已经闭关修行去了。
此次前来此地,夏先衍有着两个重要的目的。其一便是想要深入了解像这样的灵源与其他灵源有什么区别。
其二,则是特意赶来朝拜娲皇。以前是不知道华夏人文始祖的事情,现在了解了,所以得来道场朝拜娲皇神像。
女娲,华夏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女娲氏,又称女希氏、有蟜氏,是上古母系氏族时期聚落首领或部族首领。
相传女娲氏以泥土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并建立了婚姻制度。这一传说反映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
女娲时代母系农耕文明,女娲和伏羲时代的民族,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华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进行传承的。
女娲氏被视为华夏族始母,华夏民族共同的人文先始,她的传说和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娲皇宫,位于冀州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是神话传说中女娲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的地方。
娲皇宫,又称娲皇宫风景名胜区,是华夏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是华夏五大祭祖圣地之一。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如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主体建筑娲皇阁依山就势,巧借天然,背靠悬崖,用八条铁索将楼体系在崖壁的八个 “拴马鼻” 上。被誉为"活楼吊庙"。
娲皇宫由四组建筑组成,分别是山脚的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山上的娲皇宫。其中,娲皇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高达 23 米,分为四层,分别为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和静穆阁。每层均有走廊相通,阁外以悬崖峭壁为屏障,凭栏远眺,太行山脉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建筑风格融合了北齐、明清等不同时期的特点,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大气,又有南方建筑的精巧细腻。宫殿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出皇家的威严与尊贵。殿内的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女娲的神话故事和华夏古代的文化传统。
娲皇宫内的北齐摩崖石刻,是华夏现存最早的摩崖刻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这些石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