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宋高祖刘裕,出生于彭城郡,是华夏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也是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濠州钟离人,祖籍在沛国相县,《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朱元璋“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他是第一个自南向北统一华夏的皇帝,完成了北伐,重新将燕云十六州纳入中原版图,稳固了中原的防线。
一代天师张道陵也是徐州人。
西汉末,谶纬之学和黄老学开始向宗教化发展,出现了 “黄老道”。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其完整的教义、教规和教团组织,对当时的方士产生了启示和借鉴作用,激发了道教的产生。
张道陵(34 年 —156 年),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被尊为 “祖天师”。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入四川,在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五斗米道,又名天师道。他自称太上老君 “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 “三天法师正一真人” 并造作道书 24 篇,开始传播五斗米道。
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派别之一,标志着道教的初步形成。其教义和组织形式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道陵的子孙世传其业,形成了天师道世家,对道教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古彭城列九州,云龙遗迹几千秋。
现代纪念馆之中所纪念的历史人物作为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多方面承载着文化传承。亦如现在夏先衍所见到的情况,以徐州名人馆为起点的灵源之地覆盖了整座云龙湖风景区。
馆内存珍续旧章,展陈万象韵悠长。传承一脉文明火,岁月昭昭映华光。
在彭城修行一晚上后,夏先衍一行人折返回到齐鲁,接下来将是探寻影响华夏2000多年的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起源之地,春秋战国的鲁国之地。
在去往兰陵的时候,夏先衍路过台儿庄感受到这里灵源之中的抗战历史,于是向着抗战纪念馆遥遥祭拜。
台儿庄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明代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流经逐渐形成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
1938 年 3 月 23 日至 4 月 15 日,这里发生了着名的台儿庄战役 。华夏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与日军激战,以巨大牺牲取得重大胜利,毙伤日军约 1 万余人 ,但古城也在战斗中化为一片废墟。
脚下的这片土地曾是血与火的战场,见证了华夏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抗争。
当日寇的铁蹄无情践踏这片土地,妄图以残暴的武力征服之时,英勇的华夏军人与顽强的民众挺身而出,以不屈的脊梁和无畏的勇气,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枪林弹雨中,他们前赴后继,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热血,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坚毅。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那喊杀震天的冲锋号,仿佛依旧在古城的上空回荡,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与悲壮。
夏先衍的神识越过古运河,看到了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这里依旧保留着大战遗址。
古城的街巷,曾是英雄们冲锋陷阵的道路,如今虽已恢复了些许宁静与祥和,但那斑驳的墙壁、残损的建筑,却如无声的证人,向后人展示着当年战斗的痕迹。在那狭窄的弄堂里,勇士们曾与敌人短兵相接,白刃相向;在那古老的庙宇中,曾是临时的指挥所,运筹帷幄间决定着战斗的走向。每一处遗迹,都凝聚着英雄们的智慧与勇气,都散发着不屈的民族精神。
台儿庄,它不仅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古城,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