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儒道修心,圣德参天地(2 / 4)

照刻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和好学精神着称于世,颜庙作为祭祀颜回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复圣殿是颜庙的正殿,供奉着颜回的塑像,始建于元朝,后经明代重修,殿前的石柱雕刻精美。

从颜庙出来一行人又溜达至孔林。

踏入孔林,仿佛踏入了一片宁静而深邃的历史幽境。古柏参天,其枝干扭曲盘旋,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故事,墨绿的枝叶层层叠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低吟,像是为长眠于此的先哲们吟唱着古老的赞歌。

碑碣林立,或古朴厚重,或精致典雅,上面的字迹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透着往昔的庄重与威严,铭记着历代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当时还是 “墓而不坟”,即没有高土隆起。随着后世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孔林的规模不断扩大。

自秦汉时期开始,陆续有孔氏后裔及官府对孔林进行修葺和扩建。汉代时,鲁相韩敕以官方名义对孔子墓进行了修治,并在墓前建造了神门等建筑。此后,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修,尤其是明清时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宏大规模。

继续阅读

孔林内保存了大量的碑刻墓志,总数达 4000 余块,这些碑刻涵盖了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堂虚似有弦歌响,桧老真看手泽长。

夏先衍探查完成曲阜的灵源之地后,并没有离开济州而是去了南旺枢纽考古遗址灵源之地。在这里将为运河文化画一个句号。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济州市汶上县南旺镇府前大街,是为保护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而在原址建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南旺分水枢纽是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修建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流经鲁西南的汶上县南旺地段时,因是制高点水浅难以通航,而汶上县北境的大汶河水源丰富,于是宋礼、白英在小汶河入运的“T”字形水口对岸砌石护堤,并建造鱼嘴,使得流水七分向北流,三分向南流,解决了大运河水脊处水源的问题,并建龙王庙于分水处,称为 “分水龙王庙” 。

明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南北方的物资得到了极大的交流,使得北方出现了临清、聊城等因水而兴的城市,而这也为明代政权迁都提供了条件。

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之一,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可与华夏古代的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

考古遗址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砖雕佛像 1 尊、明清铜钱 9 枚、陶瓷器残件 50 余件,琉璃和砖雕建筑构件 300 余件,如垂兽、走兽、仙人骑凤、套兽、基座、瓦当、滴水等,同时还清理出了祠堂建筑彩绘残片、灶坑等遗迹,以及 “宋尚书祠堂记”、明万历十六年 “圣旨碑”、“汶邑南旺镇分水龙王庙记” 等 20 余通明清重要碑刻 。

公园以汶运交汇口和南旺分水龙王庙为核心,北至十里闸,南至柳林闸,东至徐建口斗门。灵源在此孕育而生后,扩张至整座考古遗址公园。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夏先衍通过运河孕育的灵源,将运河沿线的历史变迁、人文传承、社会发展等脉络清晰地梳理呈现在了《人文经》之中。

夏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