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凤鸣岐山(2 / 2)

的重要政治中心,一些重大国事活动依然在此举行,如祭祀天地、祖宗、神只等。

直至西周末年,因西戎入侵而沦为废墟。

西周时期,周原地区的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宫室、宗庙、道路、水利等设施一应俱全。从已发掘的凤雏遗址、召陈遗址等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规整,体现了较高的建筑技术和规划水平。

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青铜铸造、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许多青铜器上还铸有长篇铭文,为研究西周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清代道光帝年间,周原遗址先后出土了大盂鼎、大丰簋、毛公鼎等着名铜器,引起了当时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但此时的出土多为偶然发现。

1943 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石璋如先生在岐山岐阳堡一带开展考古调查,最早提出这一带就是古公亶父所迁之岐。

新华夏成立后,考古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1975 年,岐山县董家村村民挖土时发现窖藏,清理出 37 件西周青铜器,其中 30 件有铭文,共 2000 多字。

1976 年,周原遗址迎来大规模考古发掘,庄白村发现青铜窖藏。

1977 年,在扶风刘家发现了周原遗址第一座带墓道的大墓 —— 刘家一号墓。

后续的考古工作持续推进,1999 年,由燕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华夏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秦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工作队,对周原遗址再次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科学考古发掘。

2014 年,发掘岐山凤雏三号基址,面积超过 2800 平方米,是目前所见面积最大的西周时期单体建筑,并在庭院中发现社祭遗存。

2024 年 12 月 28 日,确认了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在宫城城墙南侧壕沟内发现 200 余片卜甲与卜骨,其中有字甲骨 30 片,初步辨识出刻辞 180 字。

夏先衍踏入这片以陈仓周原博物院为核心,向外扩散至周原遗址核心区域的灵源之地时,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岁月尘封却又因 “灵” 而重焕生机的神秘世界。四周弥漫着一股古朴而又神秘的气息,古老的遗迹与新生的 “灵” 之力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

古老的文物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周朝的辉煌与沧桑。

这时一头身姿矫健、羽毛绚丽的凤凰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凤凰周身散发着柔和而又耀眼的光芒,每一根羽毛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能量,尾羽轻轻摆动,便带起一阵微风,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祥瑞的气息。

凤鸣岐山!

那天在长安丰镐灵源之地飞来的凤凰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