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兵起大名府(1 / 2)

鉴于梁中书和童贯都想要面子,那作为他们的下属自然就得要为上官着想。

卢俊义、闻达、李成三将都不约而同的请命领军出城驻寨迎敌。

大名府尚有军卒四万三千,又有民夫壮丁两万,再加上衙班捕快一千二,共计有六万余战辅兵,按照朝廷惯例,只要手上有点刀枪就是兵,所以大名府宣称出来的就是十万大军。

十万官兵打四万贼寇,优势在朝廷啊!

手握重兵下,梁中书大手一挥,特调五千精兵给卢俊义充作前军先锋,二万精兵给闻达充作中军,一万军卒给李成补作后军,三军齐出大名府,一并囤驻大名府外三十五里处的飞虎峪。

梁山若攻大名府,必从飞虎峪过。

往飞虎峪调驻精兵,官兵的意图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将梁山拦在大名府之外,勿要惊扰了城内的百姓。

当然了,百姓不是重点,重点是城内的大户安危,还有梁中书不想被梁山袭扰了心神而已。

童贯本来是想随军出征梁山,坐镇飞虎峪,好一观卢俊义是如何给梁山教训的。

可他突然想到要是梁山又施展什么狡诈手段,将官军给尽数击破了,那他岂不是又要亡命奔逃回大名府,那他堂堂枢密太尉还有什么脸面回到东京。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童贯只是叮嘱卢俊义三将要千万小心梁山诡计后,他便老实的待在大名府内等着前方战报。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他虽然谈不上是君子,但他的地位可比君子高多了,因此想的也就更多。

战前厮杀还是交给卢俊义这些武夫去做罢,童贯要做的就是在后方听取战报,夺取功劳。

卢俊义三将不知梁中书和童贯的想法,还以为是二人重视他们,居然将大军轻易就交给他们统领,使得三将对二人是感恩戴德,立志要打退梁山贼寇,以报二人荐用之恩。

三将中闻达、李成职位最高,可李成新败,闻达又是梁中书点调的中军大将,故三将中是以闻达为首。

不过闻达有自知之明,李成和他关系好,卢俊义的本事又比他高,所以对于行军之事,三人都是平等商议的。

再加上三人都是大名府人士,对于飞虎峪的情况,皆是颇为清楚。

因此在一番商议下,卢俊义领军先行,提前到达飞虎峪安营扎寨,修筑兵事,闻达则领军扎住在离大名府二十五里处的槐树坡,以此和卢俊义形成犄角之势,共抵梁山,而统领后军的李成作为援军,随时支援两方人马。

计策已定,寨栅扎驻,周围密布枪刀,四下深藏鹿角,三面掘下陷坑,大名府众军摩拳擦掌,上下诸将协力同心,只等梁山泊军马到来,便要建功立业。

那边大名府严阵以待,这边梁山泊徐徐赶到。

刘玄统帅军马三万余,以大刀关胜为先锋军,携胜利之势飞扑到大名府。

此时秋末冬初天气,征夫容易披挂,战马易得肥满,梁山军连战连胜,人人皆有奋战之力,个个都有效死之心,恨不得一朝打进大名府,教梁山威名天下。

关胜既做先锋,自是要立功扬名,他领着先锋军马不停歇,一路奔驰到距离飞虎峪三十里外处,才堪堪扎寨停歇。

卢俊义在飞虎峪大寨内整兵秣马,当下听探马相报梁山军马已近,他便发人去槐树坡大寨告知闻达。

闻达听了报令,一面派人去告知城内,一面亲自领兵飞马赶到飞虎峪。

得知闻达到来,卢俊义领人相迎后,一番商议下,决定先和梁山先锋军做过一场,好显显大名府官兵威风。

次日五更造饭,天明拔寨而起。

官兵起军赶到庾家疃,列成阵势,摆开一万人马,擂鼓扬旗,静待梁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