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将宋朝历史倒过来看(2 / 6)

元1272年,忽必烈自知大势已去,于一年之后被迫解散大元,改国号为蒙古。

至此元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享国仅九十八年。

而元朝也因此被后世戏称为:“打遍天下无敌手,却被小宋掣了肘,看似领土亿万方,就是活不过九十九。】

“原来是这样倒着讲的啊。”

忽必烈作为亲身经历者,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反讽意味。

可能后人没有反讽的含义,但不重要。

朕说有,就是有!

忽必烈侧头向刘秉忠问道:“都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不过时间过于仓促,只来得及传达京城附近。”

“无碍,日日都有的机会,今日不行就明日。”

刘秉忠好奇的问道:“陛下,您是想向太祖汇报功绩?”

“不止,仲晦”,忽必烈亲切的称呼刘秉忠的字,笑道:“朕还要和老祖宗一起认祖归宗。”

“仲晦,可要一起?”

忽必烈还帮刘秉忠把老祖宗都想好了。

“你是中山靖王之后。”

“你我皆是高祖后裔,不过我是嫡系,你是旁系,远方堂亲!”

刘秉忠脸快皱成一朵菊花。

“陛下,这个真不行。”

“?”

“臣的祖父,姓刘,讳泽。”

“那咋了?”

“西汉燕敬王,为汉高帝之族亲,亦名泽。”

避讳是种很神奇的东西,除开避讳皇帝之外,家族之内亦要避讳,最简单一点便是不能和先祖同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世家大族,尤其是有家谱传承的家族,即便稍显落魄,取名也要翻遍族谱,怕的就是和先祖同名,传出去惹人笑话。

“无碍,朕都不知道这人,很明显不出名。”

刘秉忠欲言又止。

“?难道朕说错了?”

“陛下,燕敬王是因拥立文帝之功,才改封燕王的。”

忽必烈:……

所以,但凡认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

“陛下,您认祖归宗,有天幕作证。”

“臣若是认祖归宗,只恐惹世人耻笑。”

【公元1264年11月16日,宋度宗赵禥因服用堕胎药不幸去世。

几个小时之后,赵昀在南京的一处火堆中浴火重生,虽然他的脑袋是一个酒杯形状,但依然顺利的登上了皇位,是为宋杯宗。】

“只剩一个脑袋!”

“还是酒杯状!”

“父皇”,赵德昭连忙扶住赵匡胤摇摇欲坠的身体。

“吐蕃!”

“朕要灭其国,亡其种。”

嘎巴拉碗是一种用喇嘛的头盖骨做成的法器,主要流传于吐蕃,西夏也深受其影响。

宋理宗非喇嘛,但身份高贵,用其头盖骨做成酒杯,更有灵性,或许还有侮辱的含义,但更深层次是为了镇压宋朝国运。

【公元1260年,忽必烈因不断战败,被迫退下蒙古帝国大汗之位。

一年之后的公元1259年,鄂州之战爆发,此战贾似道用兵如神,不仅率领南宋十万大军击退忽必烈五万蒙古铁骑,还迫使忽必烈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鄂州求饶”。

但事后忽必烈为了面子并未将此事公开,这也为日后南宋再次进攻蒙古提供了正当理由。】

PS:鄂州和议真实性有待考证。

【同年七月,蒙哥被忽必烈气的原地复活并继承汗位,试图反攻南宋,但奈何南宋兵分三路将蒙哥的攻势一一化解。

公元1251年,随着远征西亚、南征大理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