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很先进吗?(2 / 4)

子们十几年来互相斗到不死不休,恩断义绝吗?

为了避免皇子夺嫡,防止大臣们站队拉帮结派,从而实施秘密立储,这和笑话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这个制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保护雍正自己,即在位期间皇帝的利益。

首先它可以防止太子在被授予储君之位后太飘。

太子当久了,自然会有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比如看着龙椅上的老皇帝,心里就会想,嘿,这老爷子,怎么身体还那么硬朗?

怎么还不龙驭殡天?

从而也就防止了历史上如李承乾以及清朝胤礽这样的情况再次上演。

毕竟雍正自己是经历过这一切的,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弘历,成为又一个曾经的二哥。

其次:秘密立储制度可以说是将立储权百分百的收归了皇帝自身所有,防止大臣们瞎哔哔。

毕竟一旦立了太子,总会有人反对,无非是有时候反应大,有时候反应小点。

像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就属于反应特别大的。

还不如不立太子,大臣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图个清静。

等真的打开遗诏的时候,老皇帝都已经驾崩了,你们爱咋说咋说。

至于其他的,该斗的还得斗,该争的还得争,浅薄如我是真想不出秘密立储制度到底还有什么别的好处了?

但既然旧唐书里面就已经有秘密立储的原版,为什么之后那么多的朝代就没有人借鉴一下,或者说借鉴一部分?

盖因在封建王朝,秘密立储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倒反天罡、形同异端的存在。

自古以来都讲君权天授,在这个大前提下一个人之所以能当皇帝,那是老天爷定的。

长久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不仅仅因为它是儒家的理念。

更因为只有你出生够早,这件事是不可控的,是老天爷决定的。

至于其他嫡出的弟弟们或者嫔妃生出来的庶子,那就只能怪他们命不好。

要么投胎的时候没赶得早,要么就是投胎的时候进错了肚子。

但秘密立储一旦出来以后,新一任帝王的君权就不是天授,而是爹授了。

毕竟继任的唯一条件就是你爹觉得你行,你爹爱你。

老皇帝就代替了之前老天爷的地位,这不就是倒反天罡吗?

所以历朝历代,虽然也会客观上存在前任天子选择或者更换继任者的行为,然而却不会在制度上改变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即使要废除原东宫太子,也是要想出一大堆理由的。

诸如:无才无德,讲究点的还要和一些自然灾害、天象、星象之类的结合起来,表示不是我想换,是老天爷的意思。

而清朝之所以能够接受秘密立储制度,有两个原因。

一:清朝皇权高度集中。

二:女真属于渔猎文明体系。

古代中国人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农耕、游牧、渔猎三大群体。

汉人自不必说,属于农耕种地的。

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等都属于游牧。

而女真则是属于渔猎。

在这三类之中,相比只需要播种施肥的农耕以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

渔猎,因为每天要面对山上树林里以及水中的各种猛兽,其危险程度是最高、最辛苦的。

所以,渔猎群体就更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带头人来领导,协调大家一起进行捕猎等相关活动。

然而雍正费尽心思弄出来秘密立储制度之后,基本上属于一次都没有被真正意义上的用到过。

雍正传位乾隆的时候,乾隆虽然不是老大,但当他继位时,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