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谥,就给次一点的美谥或者好一点的平谥。
一般以一字为主,两字也常见。
但注意,汉朝的皇帝谥号其实是一字。
所以孝文、孝武的孝,你可以把他当做一个语气助词,可有可无,本质上还是一字。
但唐朝开始,谥号的字数逐渐越变越多。
武则天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
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
比如李世民就被追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同时受皇帝活着就获尊号的影响,谥号也就越变越长。
自唐高宗李治后,皇帝的谥号普遍都在四字以上。
在唐及五代时期,谥号虽然变长,但基本的功能还在,即褒贬。
虽然有些许不要脸的人,明明该给恶谥,却给了平谥或者美谥。
但基本功能还在,谥号是用来评价帝王一生功过的。
可是,北宋之后,明文规定禁止使用恶谥。
你想给差评,没门。
直接禁止,你只能选择正常一点夸,和不要脸的夸。
从此,开始用各种赞美词作为谥号,夸赞皇帝。
谥号也从一两个字,到五六个字,后来越变越多,发展到清朝,最长的谥号有二十八个字。
对于皇帝而言,谥号已经失去了他原本的功能。
其褒贬的功能,仅仅只用于臣子。】
评论区:
〖赵武灵王,应该是唯一一个褒贬同存的谥号了吧?〗
〖要不是晚年一顿骚操作,人家真配得上武。〗
〖这就是昏招,无论怎么洗都洗不白。〗
〖只有统一才会更强大,他反而想把国家分裂了。〗
〖简直是骚到家的操作,死的不冤。〗
〖有没有可能,他跟孙权晚年一样,想借着二宫之争,清理一下朝堂!〗
〖即便真是这样,但是他玩脱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打了半辈子战争的李世民,叫太宗文皇帝。〗
〖李世民崇拜汉文帝,一直暗示臣子,而且他还先把武给了李渊。〗
〖南北朝以后的谥号不用看了,基本都是美谥,唐宋的谥号你我基本看不懂,只有明清的谥号,看最后一个字就行。〗
〖宋朝有个谥号“文武”的皇帝,是不是贼厉害。〗
〖没毛病,文武双全哈。〗
〖赵光义,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那确实没毛病,文武都强! 狗头·jpg。〗
〖赵匡胤是:英武圣文神德皇帝,他谥号文,虽然不太够得上,但好歹终结乱世,勉强算他过关吧,赵光义怎么就没毛病了?〗
〖他骑着一头毛驴,敌人千军万马都追不上,算不算武?〗
〖那文呢?〗
〖因其政策,两宋一朝科举当官的人数,比明清两个大一统王朝加起来都多,北宋好歹有大半壁江山,南宋只有小半壁,你想,你细想,这不得占一个“文”字?〗
汴梁城外三十里。
空中鸟儿随风飞荡,郊道上,赵官家胡须随风吹的抖动,一步一行的向队伍中断而去。
雨后的道路,总是有些泥泞。
赵光义随手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上,见赵匡胤带着怒色,由远及近,嗤笑道:
“怎么?等不及了?”
“是要揍我一顿,还是要杀之以谢天下?”
赵光义笑着笑着,瞥见脚边有块小树枝,捡起来横在脖上。
“好头颅,谁当斩之?”
赵匡胤长叹一口气:“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