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陷入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昭王的挥霍行为无疑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五千两银子可不用来改善民生,而是用来哄昭王妃的新衣裳。
昭王妃素来爱慕虚荣,对于金银珠宝和华丽服饰有着难以满足的欲望。
这笔银子,正是为了满足她最新的贪欲——一件由京城最着名的裁缝亲手制作的衣裳。这件衣裳不仅需要使用最上等的丝绸,还要镶嵌无数颗珍贵的宝石,以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
裁缝师傅在昭王妃的亲自监督下,日夜赶工,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谁能想到一件衣裳居然需要五千两的银子,这在普通百姓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
对于昭王妃来说,这不过是她日常开销中微不足道的一笔。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更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宫廷宴会上,能够艳压群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昭王昏庸无道,觉得此行为给了他脸面,也不加制止,反而助长了昭王妃的奢侈之风。朝中大臣见昭王如此纵容,也纷纷效仿,使得整个朝廷风气日益败坏。
国库的空虚,民生的凋敝,与昭王妃的奢侈形成了鲜明对比。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起初欲想扶持昭王上位的大臣们,现在却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他们意识到昭王的无能和奢侈,只会让大乾陷入更深的困境。
却又不敢与昭王明言反对,生怕触怒了这位昏庸的君主。
朝中大臣们虽然心知肚明,却也无人敢站出来直言进谏,生怕成为昭王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只能苦哈哈地捏着鼻子忍受着这乌烟瘴气的朝廷。
昭王把朝臣都痛骂一顿后,随手又拿起一张奏折,上面是御史台的报告,内容涉及对边疆难民的救济问题。
昭王大致扫了一眼,这写的都是些琐碎的开销,他并不在意。
当他的目光落在最后一项支出上时,眉头不禁紧锁。
那是关于边疆难民救济的报告,昭王妃竟然将原本用于救济难民的银两挪用,用于购买昂贵的丝绸和宝石。
“这些小事也要上奏?御史台是不是过于琐碎?查出这奏折是谁写的,拉下去杖责二十,以儆效尤。朕不想再看到这种无关紧要的报告出现在本王的案头。”
人在古代当县令,我竟然泡了未来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