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寄生之后能让正常人变成比野兽还可怕的怪物,变成另一个物种。
可能是无意中的一碗生水、一口未烹熟的肉,又或者是在丛林里没注意而留下的一道伤,都可能中招。
温故的视线,在村里那些野蛮生长的植物上扫过。
草木最为旺盛的时节已经过去了,但也看得出来,这一年气候适宜,阳光和雨水都在常规水平。
贫苦的居住条件之下,这个村子还能活下这么多人,那就证明,被所有人恐惧的疫病邪蛊,其实并没有那么无孔不入。
只要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可以避开“中邪”的。
至于外面那些已经“中邪”的邪物,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需要另一种应对逻辑。
恐惧源于未知,越了解,才越有面对的勇气。
温故自己是有了,其他人还没有。
此地民风彪悍,离城镇较远。
当然,在如今这样特殊的灾难乱世,只民风彪悍并不能让更多人幸存。
在周围村镇几乎全灭的情况下,这个小村子能存活多半,关键在于——
一,他们有个明智的,相当有话语权的村长。
二,村长那个在县城药铺当学徒,还真学了些本事的孙子。
三,村里有个武力值高,颇有威望,比普通村民多了些阅历的猎户。
三点结合之下,让这个村子能短时间里做出有效应对,躲过最初的邪疫冲击,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寻求更多的生存机会。
今年年初,村里来了个道士,比“温故”早三个月,多数时候关在屋里炼丹,“温故”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其人究竟如何,但,本事肯定是有的。
温故打算着,等身体养得好些了,去与那位道士交流交流。
舒展一下筋骨,注意力重新放在桌上的画稿。
磨墨,干活!
想从村里再多要物资,想尽快养好身体,还是得拿出诚意!
坞堡,很久以前,就是民间应对外来侵害时的一种生存选择。
只是随着中央集权和对民间的管控,本朝的坞堡,也只在边境地区才偶有存在。如今民间的许多人也仅是听说过,却不知道坞堡该是个什么样。
“温故”也是从家中的书库略有了解。
现在融合记忆,温故可以把未完成的画稿继续,再做一些补充修改。
如何根据此处的地形地势建起壁垒,内部又该是个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他不仅要画出来、写出来,还要让村民尽快理解接收。
堂兄窝在床铺上安静睡着了,眼下青黑,这几日想必因为“温故”的病情担惊受怕,没有睡个好觉。
窗外的阳光逐渐偏斜,沉浸在坞堡构思中的温故,察觉到外面有人走近的动静,看过去。
看清来人,他脸上顿时露出两分文雅、三分病弱、五分感激的微笑。
“是刘小郎君啊!”
来人是村中刘猎户的儿子刘柞,村里人多喊他小名“木头”,刘柞也说过喊他“木头”就行。
但是,作为一个体面的、村人对其有着刻板印象的读书人,怎能如此随意?
小刘猎户今年也到了束发之龄,又继承了他爹的打猎天赋和身量,比村里同龄人要高壮许多,如今也是村里的重要武力成员之一。
今天他有空,负责给这边送餐食,提着一个食盒过来,也来探一探情况。
今儿温家大哥哭得可惨,村里有人怀疑温故是不是已经那个啥了。
不过现在看来,那动静大概是高兴得哭吧。温故脸上的病气已经散了许多,还在画图呢!
只是瞧着依然文弱无力。
刻板印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