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太后召见(1 / 2)

在杀头的同时,楚然还命令朱无视带领锦衣卫去那些大臣家里抄家。

抄了有两天,一共抄出三千万斤元石,还有不少名贵的武器、字画、珍宝等。

有人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震撼了不少人。

一时之间,京都百姓纷纷咂舌,吃惊不已。

没想到这些个贪官居然贪了这么多,心里对他们更是厌恶了。

同时,许多人称楚然为雄主、英主,认为大周复兴有望!

此事过去三日后,朝廷急缺人手,在补充人员的同时,楚然立刻颁布了科举制度。

凡是通过考试者,皆可为官。

楚然清楚,朝廷上所补充上来的官员大部分都是通过关系上任,有能力的人极少,参差不齐。

实行科举制度,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弊端。

楚然所颁布的科举制度,不是唐朝的科举制度,而是宋朝更加完善的科举制度。

唐朝的科举制度设置有主考官,考什么全由主考官说了算,哪些考生容易被朝廷的大臣所拉拢,形成各个党派,弊端极大。

宋朝的科举制度没有主考官,而是多了一门考试,殿试!

通俗来说,就是由皇帝出题,面对面考试,这样就变成了“天子门生”,从而不必担心拉拢形成党派。

命令下达,礼部很快在全国各地贴出布告,不少学子欣喜若狂。

因为,他们也可以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大周的繁华而尽自己的一份力了!

科举考试一共分为五场考试,从低到高分为;府试——院试——乡试(三年一次,又称秋闱。)——会试(次年举行,又称春闱。)——殿试。

题目全部都由楚然一手操办,让礼部那些人来出题,无非就是诗词之类,所以,楚然才会自己来出题。

不论是哪种考试,一共分为三大题类。

第一题类,关于作诗词方面的题型。

第二题类,关于算学方面的题型。

第三题类,问的是治国之道。

很多人就会好奇了,难道考了就一定能为官?

当然不一定!

虽然不一定能成为官员,但是你不考肯定不能为官!

由于科举制度刚刚形成,楚然打算给这些考生一点小福利,譬如你考过最基础的考试,府试的话,就能够免除税收一年。

当然,这只是限于科举制度刚刚形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入朝为官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已。

往后只要越来越多人入朝为官,这项福利就会渐渐取消。

福利给多了,就会泛滥成灾的道理楚然还是明白的。

做完这一切后,楚然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当中——批改奏折!

这是一项脑力活!

考验你的耐心与毅力,同时还会耗费大量的精力。

楚然甚至都想使用唐朝的制度,譬如搞出个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出来,为自己分担一些负担。

但这也仅限于想想,楚然是不会去做的。

三省六部制虽好,但是无形中会削弱皇帝的权利。

在大周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中,楚然必须要保证自己的话能全面贯彻,不然往后无法发展。

这个制度盛世用还好,乱世嘛……想想就好。

批改了一个时辰的奏折,还好楚然年轻,身体健康,不然还真吃不消。

而且不少奏折上面写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中大部分都是御史们弹劾他人的奏折。

楚然看到之后,生气的骂道:“玛德,这叫什么事!看来日后要限制御史们风闻奏事的权利了,瞎几把搞,你们不嫌累我还嫌累呢!”

想到这,楚然又想起了锦衣卫。

前世历史中的明朝里的锦衣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