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孟达之死(13)(1 / 2)

马谡别传 高瞻非 1220 字 16天前

申仪是魏兴郡太守,与蜀国交界,属于边境线。
魏兴郡分为三县,分别是西城、锡、平阳。
申仪的军队虽然没有孟获多,但也足足有八千人。
西城是魏兴郡的治所,有四千军镇守。
下辖三县各有一千人,还有与蜀汉通道的关隘上,也有一千人。
这次他告发孟达以后,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把三县的军队全部收拢,西城留下四千军准备对抗孟达的强攻。又派三千军扼守汉中到上庸的关隘,防止蜀军入境。
孟达几次发来公文,让申仪到上庸一起商议军情,想要兵不刃血,擒获申仪。
但申仪早就看透了他的用心,用各种理由推托。
最近几天,他加强了西城的城防,防止孟达强攻自己。
为了达到目的,申仪这次准备血拼孟达,他据险而守,就是蜀军数万大军进攻关隘,他也有把握坚守一月之久。
申仪判断司马懿一定会来平叛,当然是希望他早点来。
但他对时间的判断和孟达差不多,他是朝最坏的方向想,也把时间定在坚守一月以上。
司马懿给了他一个惊喜,仅仅八天时间,就顺利通过孟达的数个关隘,兵临城下。
因为孟达并没有宣布叛乱,也没有通知关隘上的守将,这才让司马懿轻轻松松通过那些关卡。
如果孟达提前扼守这些关隘,司马懿就只能悄悄回转,等曹叡派大军前来征讨。
申仪把司马懿当做靠山,与李辅投靠司马懿可不一样。
他是朝廷任命的郡太守,而且是镇守边疆的太守,注定不能为司马懿所用。
他之所以倒向司马懿,是因为司马懿有节制孟达和自己的权利,相当于自己的上级。
司马懿支持申仪对抗孟达,不是要招揽他,而是要利用他。
当然,如果申仪积极向司马家靠拢,把他收为自己人,也是可以的。
但申仪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也是想利用司马懿,把孟达取而代之。
司马懿的平叛军队到达之后,申仪并没有第一时间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司马懿,而是以蜀军来犯为由,紧紧抓住魏兴郡的兵权。
甚至在司马懿以李严军队进犯房陵,要求申仪支援的时候,他也是留下心腹将领镇守西城,自己亲自领军前往房陵城抵挡李严。
申仪也打好了如意算盘!
他没有想着从司马懿手中分得平叛之功,他只想紧守自己的关隘,得到抵挡蜀军进犯的功劳,然后顺利接过孟达的职务。
申仪想得挺美的,司马懿可不是过来给他扫清障碍的!
李严从江州过来接应孟达,路途遥远,他并没有带自己的军队过来。
他只是从陈到手上要了两千军队做做样子,来到房陵主要是声援。
他更大的作用是替孟达壮胆,打退魏军的进攻,还得靠孟达自己的军队。
因为孟达是带着整个上庸投奔蜀汉的,他的本意还是他继续统管上庸地区,只是换了一个靠山。
当然,碰到魏国大举进攻,蜀国还是需要派兵支援的。
所以,李严到了房陵,根本就没有攻打申仪的意思,而是紧守营寨,等待孟达与司马懿决战的结果。
诸葛亮从汉中,也派出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而且还由诸葛亮亲自率领,带着张苞、关兴,前往魏兴郡,准备进入上庸。
这两支援军,全部都被申仪挡住,诸葛亮和李严,都没有强攻,静静对峙。
他们都知道,如果孟达挡不住司马懿的进攻,就说明他没有掌控上庸,以后照样守不住。
诸葛亮在陇西地区虽然策反了不少人,但他大动刀兵,在汉中集结了十余万的军队,不可能不传到魏国朝廷。
很可能让曹睿往关中地区增加兵力,给自己的北伐带来困难。
为了起到出其不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