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
她向山谷四周看了看,所滚之处竟是最陡之处,暗暗摇头。坡上长满草树,此时已是仲秋,草树大多凋零,只稀稀疏疏的几株老松苍柏,依然青翠。
她脸上泪水兀自未干,伸袖拂去,却见袖上带着丝丝血迹。呀地一声翻身坐起,用手指在脸庞上慢慢抚摸,整个面庞摸遍,方在面颊的下方,触到一条血痕。
她抚摸半晌,一时不知这血痕是深是浅,能不能留下疤痕,担心不已,却找不到可鉴的东西。她虽然心肠刚硬,杀人于举手间,却真怕就此脸上留下了疤痕。
迷糊之中,只觉脸上热热的,睁眼一看,却见阳光耀眼,刺得张不开眼来。原来太阳早已越过那座山峰,升到了深谷的上面,直射着谷底。
但见满谷阳光明媚,松青柏翠,昨夜一场大战,如同作了一场恶梦。
朱可欣在泰山一连呆了数日,以野果为食,泉水为饮,身上的伤处慢慢好了。只是全身一直酸软无力,胸中郁闷异常。最让她担心的是,竟然不能行功,只要真气稍一运行,便烦恶欲呕,几要昏去。
她不敢久呆,便于一天夜间下山。
确如她所想,玄机在泰山脚下,邀各派共聚几日,便即散去。他那夜只见朱可欣受了两处重伤,并未伤及要害,自然想不到朱可欣已中毒在先,经此大战,毒性更重,有如废人一般。更想不到朱可欣会未下山,只隐于半山之中。
待朱可欣下山,泰山脚下早无一个武林人士。她全身无力,便是一个寻常的武夫,也打之不过,虽小心翼翼,尽向无人之处而行。
慢慢而行,十数日,又来到了飞云洞主隐居的大山中。这日,她于树下盘腿而坐,慢慢运起真气。她已多次试运过真气,总不死心。
缓缓带动内息,由丹田沿任督二脉而行。练了半个时辰,竟然未感到恶心烦闷,心中暗暗欢喜,渐渐催快。哪知正行之际,突然上胸一阵巨痛,犹如大铁槌重重击了一般,耳中嗡的一声轰鸣,喷出数口鲜血,昏了过去。
不知多久,朱可欣幽幽醒来,一阵泠泠琴弦之声传入耳中。琴声柔和清淡,宛转猱圆,朱可欣听来,只觉似是于松林之下,清风徐拂,但闻松声微颤,泉水轻鸣,恬淡宁静安乐。不久,心琴相融,心中一片宁静平和,无滞无碍。
琴声嗡嗡琮琮不绝,朱可欣一直听着,虽醒来,却不想睁眼,也不知这是什么所在,只愿这琴声就这么一直响下去,永不止息,自己也便这么一直听下去,永不醒来。
良久良久,曲子终于尽了,琴声仙嗡一下而绝。朱可欣慢慢张开眼来,原来是在一个山洞中,那琴声乃是从洞外传来。
这个山洞竟是极为熟悉,赫然便是飞云洞。
朱可欣大是诧异,自己明明在一树林中行功,昏了过去,怎么却来到了这飞云洞中?飞云洞主不是严禁他的徒弟与己接近吗?
正自迷惑,却听身畔一个声音叫道“大姐姐,你终于醒来了?”声音惊喜之至,正是那个小男孩。
朱可欣暗叹一声,还是这个孩子救了自己,天下除了他与张宣蒙之外,只怕不会再有第三个人会救她的性命,一滴泪水流了下来。
小男孩大叫道;“大姐姐,你醒了。”
朱可欣点点头,看着他惊喜的面孔,道“小弟弟,是你救了我?”
那孩子摇头道“是我师父救了你。”接着大声道“师父,师父,大姐姐醒了。”
飞云洞主已听到他们的对话,从洞外走了进来。朱可欣以肘支地,欲起行礼,却被小男孩一把拉住。朱可欣向飞云洞主点点头道“谢前辈救命之恩。”
飞云洞主看着她道“朱姑娘,不须相谢。你虽醒来,能不能好,还很难说,况且你的伤非同一般,别人是救不来的,只有你自己才能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