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 鹊桥仙(2 / 2)

阴阳符主 左流英 2362 字 2020-06-25

神之说,向来是奉行“敬而远之”的态度,儒门本身,也从无所谓“修行法门”一说。

一切修行之法,皆从圣贤书中来,发之于仁,存之于心,外显于行,传之以言,教之以德,而行之于礼。

这样的做法,就导致了绝大部分的儒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自己摸索的状态,就算有老师传授,也是只讲经义道理,不谈鬼神之力。

那些宗师大贤们,由于自身修为已经极高,各种超凡伟力的迹象都在他们身上出现,可是这类人早已深明大义,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除非不得已,否则也很少将自身伟力展露于外。

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践行圣人之道,教化万民,追求所谓“大同世界”的理想目标,而据于无谓所知,追求这种目标本身,也是儒门的修行之法。

当然,普通的儒生士子之所以不知道儒门经典中存在超凡伟力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寻常的儒门修者“养气、养性”,却不修命。

有所例外的,都是类似西湖剑派这样的,参考了其他流派的修行法门,尽管也养浩然之气,却并不追求教化万民,而专注自身伟力,其实已经算是杂家一流,算不得儒门正宗。

而相比起玄、魔、佛等法的修士而言,儒门正宗的修行速度可谓是冠绝六法,无人可比,只六七十岁,就能达到贤人、至人乃至圣人的层次。

可他们的寿命,相比凡人,却也没有太多增加,七十八岁者,就已是高寿,甚至某些英杰之才,寿命反而比寻常人还要短些。

凡人所谓“天妒英才”,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不管怎么说,儒门毕竟是归元界广阔凡间的主导势力,其坐镇一方的县守、郡守,修行境界未必多高,但肯定都是具有一定浩然正气运用能力的。

所谓敬而远之,其实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自己主动远离,另一层意思则是使鬼神难以靠近。

对牧守一方的儒门修士而言,敬而远之的两层涵义都要能做到,才算合格。

所以通常而言,每个地方的县守,在一定范围内,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感应“玄、佛、魔、巫、神、灵”等其他流派修士的能力。

只不过通常而言,他们感应到了,也不会理会,除非后者“逾界”了。

注一宋无名氏作品